近期,气温高、湿度大,各类细菌繁殖旺盛,国内外因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时有发生,为帮助广大消费者防范沙门氏菌感染,保障餐饮食品安全,西平县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如下:
一、正确认识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分布在人类和动物的肠道,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奶类、肉类、鸡蛋、新鲜果蔬、凉拌菜、熟肉制品等食品极易被其污染。沙门氏菌不同于真菌霉菌,污染食物后不会出现腐败变质、散发异味的现象,没有感官性状的变化,因此,普通人在一般条件下很难识别和发现。
据统计,每年的5—10月是沙门氏菌型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时段,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该病潜伏期大多为12~24小时,症状有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等;如果细菌已产生毒素,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出现体温升高、痉挛等;严重者出现寒战、惊厥、抽搐和昏迷。
二、沙门氏菌污染食品的途径
沙门氏菌污染食品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食材清洗不彻底。食品原料本身未清洗彻底,或者清洗后未妥善放置,如鸡蛋使用前未洗净外壳,购买的肉类未清洗直接加工或食品未在安全的温度存放等。
二是器具、食品交叉污染。如刀、砧板、盛装容器、购物篮或者厨师的手被沙门氏菌污染后再污染其他食物;食品生熟荤素混放,食品叠放摞放,加工存储设备如搅拌机、烘烤箱、消毒柜、冰箱等未清洁消毒到位等。
三是食品未做到烧熟煮透。特别是烹煮大块肉类食品或冷藏冷冻食品时,食品中心温度未达到70℃以上。
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感染
餐饮服务单位和各类食堂要夯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遵守烹饪操作规程,优化加工制作流程,食材用前洗净,食品烧熟煮透,餐饮具洗净消毒,各种工具、器具、容器分开使用、定位存放,不得随意变更、交叉使用,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和带菌检查,防止污染食品。
广大消费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外出就餐或外卖点餐时,要选择证照齐全,风险等级低的餐饮单位或售卖商家。外卖点餐尽量选距离近的餐饮单位,以缩短食物运送时间。收到餐食后,要检查包装是否完整、餐食是否被污染等,并及时食用,勿长时间存放。
在家中烹制食品时要注意保持厨房卫生,餐饮具洗净消毒,处理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接触过生肉的砧板、刀具等要用温度较高的水洗净后再接触熟食,避免出现交叉污染;尽量不要食用隔夜隔餐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