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嫘祖镇抢抓全县实施“文旅振兴”工程机遇,深挖文化历史内涵、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统筹推进美丽花乡、美丽村庄、美丽公路、美丽河道、美丽产业一体布局、一体推进,努力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的美丽乡村旅游胜地。
一、着力打好嫘祖文化牌,打造古色古香文化游。该镇把打好嫘祖文化牌作为融入全县“文旅振兴工程”的结合点,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脉络,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全面打造以董桥遗址为核心区域古色古香乡村文化游。一是深挖脉络,讲好故事。依托嫘祖养蚕缫丝文化为依托,充分挖掘利用好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董桥遗址、嫘祖庙、百年皂荚树、水楼“红旗渠”精神等文化元素打造成人文荟萃、内涵丰富的“董桥符号”。依托每年农历三月县统一举办的嫘祖文化宣传月,开展尊母、爱母、敬母、孝母系列活动,弘扬中华母亲嫘祖文化,传承爱美和善的传统美德。二是守正创新,合理开发。“三月三,拜轩辕,三月六,拜娘娘”。近年来,该镇加大对嫘祖文化遗存的保护力度,积极对嫘祖陵进行修缮保护,在附近种植牡丹、芍药等20亩;在嫘祖庙原址上兴建嫘祖宫,吸引来游客参观、祭拜、祈福;与县文广旅局合力建设董桥遗址保护中心,开展相关的文物研究和保护工作;打造董桥乡村记忆博物馆、皂角树广场、董桥水楼等观光点,修建少女嫘祖塑像,通过一系列发掘和开发,进一步丰富嫘祖文化的内涵。三是全域打造,丰富内涵。该镇结合“空心村”整治,在泥河张村修建村史馆,对村内百年古井进行修缮美化;同时,依托嫘祖陵、董桥遗址保护中心,打造怀古祭扫游;依托董桥水楼、皂角树广场、兰衣赵后陈氏庄园,打造农事体验游;依托泥河张村史馆、董桥密码博物馆、董桥村冯氏祠堂,打造传统文化游,将镇内各特色文旅亮点串联成线、连接成片,彰显嫘祖文化的独特魅力,全力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精品路线。
二、着力打好花乡嫘祖牌,打造田园风光乡土游。该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为指引,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以“全域旅游”带动“全域美丽”,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着意描绘田园诗意美好生活。一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 2015 年起,着手在各村道路路肩种植时令花草,在反复尝试探索中逐步明确“一村一花一果一特色,一街一塘一园一道景”的乡村美化目标。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各村根据地理位置和道路要求,因村制宜、因季制宜,适地适植、适季适种,以路旁、村旁、宅旁、水旁为重点,科学合理配置花草树木, 如簸箕张村以鸢尾花和格桑花为主,洼郭村以二月兰为主,常寺村、宋庄村以百日菊、矢车菊为主,董桥村以虞美人为主。目前,全镇各村种植各类时令花草达 10 余种,逐步形成“一村一特色,一路一道景”的田园风光。二是绘就花乡嫘祖新图景。以樱花为主,在兰衣赵、焦湾、前陈等村种植云南早樱、寒绯樱、染井吉野等各类樱花 8 万余株,形成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次第绽放的局面,打造出别具风格的樱花大道和充满诗意的樱花游园。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阵地,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造文化长廊,展现“人有书香、家有果香、村有贤香镇有花香、业有情香”的一窗飘五香的乡村美景。三是办好赏樱盛会添魅力。利用每年全县海棠文化宣传月,把嫘祖庙、董桥遗址、后陈氏庄园、樱花大道作为精品旅游路线,大力宣传推广,吸引县内外及周边游客观美景、品文化。2021 年以来,连续三年举办“花乡嫘祖 樱约尔来”赏樱文化节,开展文艺汇演、美食品鉴、亲子互动、拍照打卡、骑行花海、美文征集、集体婚礼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以花为媒、以节会友、以节兴游,叫响“花乡嫘祖”品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
三、着力打好农牧观光牌,打造康养研学农趣游。引进伊利集团优然牧场落户,致力打造亚洲单体最大的奶牛牧场,目前奶牛存栏 1.7 万头,日产鲜奶 280 吨。依托优然牧场项目,规划建设农牧观光 4A 级景区,带动各村打造康养研学特色旅游基地。规划在兰衣赵村依托陈氏庄园打造亲子研学基地;在刘楼村、簸箕张村以儿童卡通为主题打造亲子游乐基地;在洪村铺村、张堂村依托毗邻牧场区位优势打造集乡土餐饮、特色民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精品民宿基地。充分挖掘“中国长寿之乡”品牌带动效应,把资源优势变成旅游产业优势,发展健康养老、长寿养生等康养旅游项目,完善医疗、健身、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 , 推动康养旅游配套服务升级,努力构建主线串联、景区联通、贯通融合的康养研学农趣旅游路线,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有效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