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西平 >>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西平 >> 经济发展
 
关于西平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 发改委 发布时间: 2021-09-30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西平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遭遇新冠疫情重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发展态势,西平县委、县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领导全县上下攻坚克难,稳中求进,全力以赴推进我县经济高质量平稳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精准脱贫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据统计,202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255.7亿元,同比增长4.3%。第一产业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同比增长5.6%,第三产业同比增长4.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6%;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6.2%,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方阵。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三产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迸发活力

  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小麦种植面积达108万亩,夏粮总产达53.4万吨,与往年持平;秋季粮食作物种植112.1万亩,其中秋粮86万亩、秋油26.1万亩。高效种植效益提升,全县蔬菜瓜果种植15.6万亩,年产蔬菜瓜果76万吨,产值突破7亿元;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规模化养殖场达520家,主要畜禽规模化程度达90%以上,发展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4家,省级生态示范场5家;肉类总产量达15万吨,禽蛋产量达6万吨,年产值45亿元。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达99个,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32万亩。积极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78家、示范家庭农场11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1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土地流转面积达40.9万亩,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42万亩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24.96万千瓦。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企业134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84.86亿元,同比增长30.6%;规上企业增加值达到24.65亿元,增速16.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产业集聚区经济不断壮大,全区投资20亿元项目1个,5亿元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28.9亿元,利用境外资金4200万美元。科技创新有效推进,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1家,市级科技创新专项1项,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家,已认证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新培育市级工程中心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完成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5个;智能改造顺利进行,领袖服饰、金凤牧业、鼎力杆塔等11家企业成功申报驻马店市智能化改造示范企业,阿尔本服装智能车间被认定为省级智能车间,金凤牧业申报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服务业经济贡献能力增强。加快特色商业区建设,16个服务业类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9.4%。外贸经济不断增长,引进省外资金52.8亿元,同比增长3.2%;完成外贸进出口4.6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48%。旅游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第三届海棠文化旅游节,形成核心产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特色农业休闲基地达到10家,A级旅游景区达到5家。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有序推进,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有8家企业入驻电商中心,电商孵化专区投入使用;组织开展电商培训83期,累计培训5368人次;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已建成使用87个电商服务站点,建成县级物流仓储中心1个,乡村物流服务站(点)216个。新增个体工商户5124户,个体私营企业1256家。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已达321.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已达157.5亿元。

  (二)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引进投资20亿元项目3个,5-20亿元项目6个,1-5亿元以上项目9个。8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6.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47.8%;97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8.3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52.5%。2020年中央预算内项目18个,总投资11.26亿元,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18亿元。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0个,总投资355.7亿元,目前已全部开工。

  (三)城市建设平稳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扩容提质颇有成效。修订完善整体规划,完成32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以及180个实用性村庄规划。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改建市政道路16条,整治背街小巷124条,完成平顺路、工业大道、平安大道等道路升级改造,实施南大街、紫荆路、规划二路、规划三路、洪河南路等道路工程;打通文化路北段连接健康路、解放路北段连接滨河路等断头路,龙泉大道、文化路雨污分流及道路改造项目已经竣工;加快推进东关、西关、北关、汤买赵等棚户区项目改造,完成20个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新建改造公厕13座,全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建成公共停车场6个。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绿地面积达1191.06公顷,绿地率38.6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26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100%,河道绿化普及率90.2%,县城区建成公园游园25处,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宜居花海新城基本形成。

  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积极开展“厕所革命”,完成户厕改造18.9万户。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投入4.6亿元,新增乡级以上廊道4000亩,整改提升省级以上廊道1.5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36万亩、围村林片2000亩,累计栽植各类树木260万株。持续开展“千万工程”“四美乡村”示范村及示范乡镇创建活动,新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6个、“四美乡村”示范村26个和示范乡镇1个(蔡寨乡)。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建文化广场(游园)79处,新整治问题坑塘310个,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0.7万吨。

  (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如期完成脱贫目标

  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亿元,实施项目126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02个,全部竣工并通过验收;产业扶贫类项目24个,已完总任务量的90%。危房改造228户,已全部竣工。饮水安全工程新增受益贫困人口2063人、贫困户975户,实现了饮水安全全覆盖。帮助11410名贫困人员实现就业增收。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新增18家精准扶贫企业贷款,贷款金额8205万,带动贫困户834户;新增1259户贫困户贷款,贷款金额1641.3万元,春季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600人,发放资助资金354.2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额代缴基本医保参保费666.3万元。累计发放特困供养金、低保金、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等各类保障资金1.1亿元。6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实现16406户、45576人全部脱贫,圆满完成脱贫任务。

  (五)加快推进民生事业,有效提升幸福指数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优良天数262天,同比增加64天;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78微克/立方米、44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18.5%、下降15.6%,圆满完成市定的大气目标任务。小洪河、淤泥河、塘江河等主要河流稳定在Ⅲ、Ⅳ类水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调查和农村黑臭水体排查;督导2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完成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任务。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城镇新增就业708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17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62人,农民工返乡创业1319人,帮助726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均超额完成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4%以内。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新建、改扩建的6所幼儿园全部竣工,完成新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216套。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2200人,各类职业技术培训8930人次。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县人民医院通过市专家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两癌”“两筛”工作分别位居全市第2、第3;开展慢性病监测3090人,居民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达70%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2.24万人,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101.17%。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升级改造文化馆、图书馆,图书馆被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文化馆标准;全县16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有农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达标。建成社会足球场14个、多功能运动场5处、城市书屋2个。坚决强力阻击疫情扩散蔓延,我县确诊病例15例全部治愈出院,没有重症死亡病例,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进一步健全,未发生重特大事故。食品药品安全检查落实到位,全面覆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能力大幅度提升,未发生恶性案件。

  总体来看,2020年我县经济社会总体运行平稳,在新冠疫情的侵袭下,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同时,我们也需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经济结构仍不够合理,发展层次不高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二是财政收入组织难度增加,财政收支矛盾仍存在;三是一些重大项目进展缓慢,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四是企业规模小,经营困难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我县实际发展情况为起点,围绕我县位于武汉和郑州两大都市“半日经济圈”内及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全境的独特区位优势,实施“中原经济强县”战略,全力推进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的目标。2021年我们定会稳步子、开好局,为“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按照上述总体目标,明确2021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进出口总体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粮食产量保持在19.2亿斤以上。

  实现以上预期目标,2021年我县将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212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6.3万亩,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地位,叫响“西平小麦”品牌。持续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四优四化”,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业,推进优质小麦、食用菌、水产品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维护我县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畜牧强县的局面,抓好伊利集团优然牧场2.4万头奶牛养殖、丰源公司年出栏50万头生猪养殖、牧原集团年出栏15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建设。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申报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50家、省级家庭农场3个,完成市级示范合作社的申报及监测。实施“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新培育1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集聚区的产业承载功能,依托鼎力杆塔、凯威钢构等企业,以新基建为引领建设5G智慧杆塔生产基地;加大纺织服装产业培育力度,计划入驻中型服装企业6家以上,新开工品牌服装企业3家以上,服装产业实现年加工能力8000万件,年产值50亿元左右。依托汇丰环保、中蓝环保等企业,建设新材料产业园,打造国内知名环保设备生产基地。以我县塑料包装产业良好的产业配套和销售渠道为基础,建设占地522亩的绿色新型包装材料产业园,打造全国最大的新型包装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实施质量品牌战略,鼓励支持金凤牧业、瑞航农牧、鼎力杆塔、鲁洲生物、丰源和普等企业提升质量,培育品牌,推进创新。支持和引导初具规模的中小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每年争创1-2个省优名牌产品。

  保障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加快特色商业区建设,加大招商力度,谋划现代服务业项目31个,总投资343.8亿元;加快推进农商智慧城、易联大型物流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构建现代贸易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积极引进阿里、京东及县域龙头电商企业入驻,发挥集聚和示范带动效应;推动电子商务平台与农业种养基地、农产品营销大户、大型超市、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对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1+3”电商直播基地、“网红城市”,打造“智慧乡村”“数字乡村”;引导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打造西平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品牌,加强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与电商的融合发展。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嫘祖故里、棠溪源风景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等优势,做强山水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贷存比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做好资本市场融资工作。

  (二)狠抓重大项目攻坚,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初步谋划省重点项目(A类)8个,总投资18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9亿元;市重点项目(B类)176个,总投资127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8亿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引进投资10亿元项目1个,5亿元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争创“二星级产业集聚区”,服装产业引进全国知名品牌项目1个,省级知名品牌项目5个。依托“十四五”规划建设项目,全力以赴争取国家资金投入,确保项目正常实施。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持续跟进已申报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力争上级资金早日下达,项目尽快实施,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打造美丽宜居西平,统筹推进城乡发展。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平安大道、祥和路、紫荆路、雪松路、西漯路等27条道路升级改造;打通未来大道、西陵大道、恒发大道等断头路;加快柏国大道上跨铁路桥、柏苑大道下穿铁路桥、西平大道往西延伸、许信高速引线等项目建设;加快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实施南水北调供水厂、中水回用建设项目、城区集中供热项目;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网格化管理和志愿服务机制;利用数字化平台,实施智慧化城市管理;加强对城乡垃圾的清运处理;全面提升园林绿地质量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四美乡村”示范村29个、“千万工程”示范村6个;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高质量改造农村厕所20000户;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环卫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完成农村公路建设52公里;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有效改善村容村貌。

  (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发展潜能。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程序、精简手续,彻底建成“部门围绕窗口转,窗口围绕群众转”的工作格局;加快推进实体智慧政务服务大厅信息化建设,形成“一网覆盖、统筹协调、数据共享、资源合理分配”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实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打造政务标准化流程,推行好“一网通办”,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便利化水平。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深化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为辅的复合付费方式。创新医保经办服务模式,鼓励支持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服务,推动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五)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落实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监督第一、第二、第三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达标排放;完善县城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区污水管网收水能力和污水处理率;加快推进仙女河湿地公园建设,实现河流断面达标。持续加强对施工工地、道路扬尘、排放不达标的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的监管;加强对县城重点部位的管控,设置三个空气站点并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严管工业企业,确保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深入开展涉VOCs企业污染、餐饮业油烟、移动源污染治理等工作。扎实推进净土持久战,推进全县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工作;加强对重金属行业监管,严防土壤重金属污染;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民生福祉。

  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落实好人防和物防重点,坚守零感染、零发病、零传播的“三零”底线,抓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坚决维护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高质量就业创业,力争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56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0人。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养育、特困供养、农村低保等政策;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继续实施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加强对敬老院的改造力度,照料护理型床位比例达到30%以上;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统筹推进教育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计划新建幼儿园1所、改扩建幼儿园1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665.4万元,规划22所学校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6082.26平方米;推动普通高中课程的地方化和校本化,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谋划建设一所嫘祖服装智能制造学院;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完成各级各类培训1.2万人次。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制度;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分级诊疗”建设成绩,推动医共体建设向纵深发展;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做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基金监管等保障工作,全面推行总额控制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实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西平县第二人民医院异地新建(含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工程项目,加强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急需薄弱领域建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模式,努力构建食药安全共治共享格局。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1+6”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构建精细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本次会议审查决议,自觉接受县人大依法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更高质量发展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美好西平而努力奋斗!

 
西平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1167号     政府办联系电话:0396-6222812   网站标识码:4117210001
豫公安网备案41172102000126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396-6229869     邮编:463900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2/06 11: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