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西平 >>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西平 >> 经济发展
 
关于西平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 发改委 发布时间: 2022-04-20 浏览次数:

  关于西平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4月20日在西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西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黄广有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西平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为“十四五”新征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呈现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据统计,2021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279亿元,同比增长8.3%。第一产业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同比增长7.4%,第三产业同比增长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9.3%,城镇化率42.68%,其他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完成粮食种植面积94.8万亩,粮食总产量95.9万吨;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西平红薯”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打造供港蔬菜产业基地,蔬菜播种面积达13万亩,总产量60万吨以上。培育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78家、示范家庭农场11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7.8万亩以上。畜牧工作稳步推进,各类畜禽存栏量2000多万头(只),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快速发展,全县农机(不含农用运输机械)总动力达到120.1万千瓦。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产业集聚区规上企业达132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77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1亿元,增长8%;工业总产值102.4亿元,增长10.9%。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进行,旭升路、义冈路、工业大道东段开工建设;智尚工园二期项目、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竣工投产;盘活闲置土地51亩,低效利用厂房2万平方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颇有成效,成功获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重点培育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着力培育科技创新引领型企业,成功获批高新技术企业7家,已认证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

  服务业经济持续向好。21个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外贸进出口完成5.2亿元,超额完成市定目标。“快递进村”覆盖率100%,“驻村设点”率达到99%,被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农产品电商十强县。金融业健康发展,各项存款余额355.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9.5亿元,分别增长10.4%、20.3%。个体私营企业蓬勃发展,新增个体工商户3624户、个体私营企业1791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向好,嫘祖文化苑和棠河酒厂创3A景区工作有序进行,出山镇牛昌村成功申报2020年乡村旅游特色村,豫坡老基生态文化园、嫘祖海棠园、西部古寨被评为2020年驻马店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示范园区,出山镇八张村西部古寨休闲观园区成功申报2021年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

  (二)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招商引资扎实开展。全年共引进项目45个,合同总投资335.3亿元;引进工业项目17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已开工建设15个,完成投资32.4亿元。有效投入持续扩大,8个省重点项目总完成投资78.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6.1%;17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84.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64.2%;5个中央预算内项目,已完成投资2亿元。

  (三)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科学谋划城市布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方案、《西平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以及246个行政村规划已编制完成。

  城市发展能级增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升级改造工业大道、龙泉大道、中原大道等道路10余条,打通了通紫荆路、规划二路、规划三路、洪河南路、平安大道等断头路;平安大道雨污分流工程(平安大道西段—凤鸣路)已竣工;工业大道道路及污水管网建设已完成改性沥青玄武岩油面铺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小洪河、嫘祖河、南城河“三河”生态水系工程全面完成,幸福渠治理稳步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运营。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公租房小区分配入驻5541户,升级改造老旧小区20个,东关、汤买赵等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千万工程”示范村建成13个,“四美乡村”示范村建成82个;完成改厕2万户。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完成农村公路“通村入组”项目43个、52公里;新规划通村线路15条,投入运营客车32辆,全县行政村通车率100%,成功创建“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排查农村房屋安全隐患1309处。积极做好农业经营指导服务工作,累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123笔6446万元,解决了农业融资问题。

  (四)改革效应不断释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严格规范项目审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窗口“一站式”办理,有效运用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项目“网上”审批全覆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1800个事项实现零跑动,即办件1459项,占比80%;梳理一证通办事项124项,容缺受理事项140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的实现率达到了100%。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梳理37个“一件事”事项;设置“全豫通办”、“跨省通办”窗口,有效解决办事“两地跑”“折返跑”等问题。加强电子证照建设,录入88842条电子证照数据,采集电子印章119枚。

  (五)坚持绿色生态优先,不断强化环境治理

  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全年优良天数283天,同比增加21天;PM10平均浓度68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9.3%、14%,圆满完成市定大气目标任务。国控杨庄断面、省控五沟营断面水质全面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14起信访件全部完成整改,办结率100%。水污染防治攻坚全力推进,县级饮用水源地水质93项监测因子达标率100%,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显,完成1条国家监管和4条省市监管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任务,4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均已完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座。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大幅增进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前教育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所,推进实施学前融合教育,支持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县第四幼儿园被市教育局确认为市第一批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作为融合教育发展先进典型受到国家残联赞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完成了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目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扎实推进,新建、改扩建学校290所,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202套。普通高中教育规范发展,在薄弱初中招收“分配生”政策得到实施,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消除大班额规划;西平高中校舍改扩建和图书、教学设备采购项目已完成。职业教育持续提质,职教中心先后与国内8家企业开展校企业合作,共建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提升。

  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疫苗接种工作顺利推进,共接种18周岁以上人群972852剂次,12—17周岁人群90757剂次,3—11岁人群142785剂次。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省卫健体委三级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和胸痛救治中心建设达标验收,我县创建的胸痛、卒中、创伤、危重新生儿和儿童、急危重症孕产妇等5个救治中心建设已全部完成;全县3所二级公立医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开通了互联网+远程会诊系统,形成了县域内两小时和中心城区半小时医疗救治圈;县中医院依托康复病房楼新设老年病医学中心,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已通过国家4级建设标准验收;加快乡镇卫生院达标提质,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02所,3个乡镇卫生院(芦庙、二郎、嫘祖卫生院)已通过市级评审,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超额完成了“两筛”“两癌”民生实事任务;医疗单位开展医养结合服务1家,创成“河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3家。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所提升,城市职工书房、嫘祖书房文化苑店均已建成。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文物保护工作有序推进,解决了董桥遗址保护中心院内积水倒灌;对全县范围内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时期古文化遗址进行全面排查和文物勘探工作,为夏文化研究提供详实资料;2个市级非遗项目被推荐评定为省级非遗;征集整理各类非遗实物26件,相关非遗传说故事3篇。

  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8万人,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9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11人,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6431人,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1104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780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375万元,直接扶持创业人员276人,创业带动就业870人。企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民生保障网进一步织密织牢。平安西平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完善,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各位代表,县人大十五届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得到了较好的落实,过去的一年,生产生活保持平稳有序,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县经济基础仍然薄弱,财源结构单一,主体税源不稳定,财力紧张局面短时间内不会结束;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新兴产业的产出效应尚不明显;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不足;重大项目储备、产业项目招商等关键环节还缺少强有力的抓手,等等。面对严峻挑战,我们将注重统筹谋划、创新发展思路、采取系统措施,高质量谱写西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十分重要。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把握“投资稳增长、工业强支撑、创新增动能、消费挖潜力、安全守底线”工作思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幸福安康。

  按照上述总体目标,明确2022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进出口总体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57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粮食总产保持在96万吨以上,货物进出口总额保持平稳增长。

  实现以上预期目标,2022年我县将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调结构、促转型,稳步提升发展质效

  一是夯实农业基础。积极谋划编制2021-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3.3万亩。大力推进种植业、养殖业结构调整转型,加快老王坡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探索优质小麦“四专”发展模式,打造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3万亩,总产量60万吨以上;水产品产量稳定在7000吨左右;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伊利集团优然牧场2.4万头奶牛养殖、丰源和普年出栏50万头生猪养殖、西平牧原年出栏120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体系项目,打造西平绿色生猪等养殖品牌。着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数量。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要达到37.8万亩以上。

  二是推动工业振兴。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推行“三化三制”和“管委会+公司”改革,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争取报批土地800亩,盘活闲置土地100亩左右,提高质量效益。聚焦主导产业做强做大,打造专业生产基地,以蚕神源针织为依托打造国内单体最大的针织服饰生产基地,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纺织服装企业3家以上;依托金凤牧业、万华畜牧、瑞航农牧等龙头企业,打造国内最大的畜牧机械装备制造基地;依托鼎力杆塔、华鼎电气、凯威钢构等企业,建设5G智慧杆塔生产基地;依托汇丰环保、中蓝环保、贝森环保等企业,打造国内知名水处理环保设备生产基地;打造国内知名新型可降解包装材料基地,建成环保新材料包装产业园,入驻企业35家以上,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以鲁州集团、今三麦食品、长隆肉食、启明肉食等企业为重点,培育现代化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打造国内餐饮食材中央厨房工厂基地。按照“一区多园”模式,加快推进智尚工园二期、智能针织产业园、畜牧机械装备供应链产业园、5G智慧杆塔高新技术产业园、包装材料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

  三是激发服务业活力。加快传统服务业转型,打造西平餐饮业特色品牌,提升“西平名吃”影响力;推进棠溪服装商城等各类市场升级改造,提升实体经济发展动能。积极谋划电子商务区,规划建设商业智慧城项目;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助推专探水泉汪等乡镇加快“淘宝村”建设。科学规划建设现代专业综合物流园区,打造现代物流业基地;积极推动农商智慧城项目建设,打造现代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保证金融业健康发展,培育完善市场金融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全年力争完成新增贷款15亿元,贷存比达到50%以上。加快旅游业发展,推进嫘祖文化苑、嫘祖海棠园、湿地公园的后期建设和完善;加快构建“一中心四园区多景点”的发展格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二)坚持谋项目,强培育,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项目引领,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科学下达项目计划。根据我县2021年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及项目储备情况,制订好2022年重点项目计划,统筹解决好土地、环评、能耗、资金等瓶颈制约因素。二是继续强化项目调度。对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继续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督导等制度,持续跟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全年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三是强化项目资金保障。根据项目计划实施情况,加大力度争资引资,落实各项信贷优惠措施,全力化解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四是加快招商引资,力争全年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亿元以上项目15个。

  (三)坚持促改革、推创新,有效激发内生活力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确保科技体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宅基地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任务有效推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认真落实“17110”工作制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互联网+政务”水平,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掌上可办”。深入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强化诚信环境和信用体系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认真落实企业减负措施,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困难企业尤其是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帮扶解困力度,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力帮助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依托智能制造的方式,重点推进机械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提升发展,强化战略性支柱产业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支撑;加速“5G+”步伐,加快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四)坚持抓治理,提品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完善交通路网,打通未来大道、文化路(健康路-西平大道)、解放北路(解放路北段-洪河东路)等断头路,加快现有道路升级改造;保障群众生活环境,加快推进棚户区建设,完成2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大力改善城区环境,加快推进幸福渠河道综合治理、南大街道路雨污分流工程、新城区污水管网连接等项目建设;加快生态湿地公园、嫘祖海棠园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渠两园三河五湖”的城市生态水系框架;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园林县城创建,加快城区12个街头游园升级改造,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增大城区道路绿化面积;高标准完成国家园林县城届满复审工作。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常态化预警处置机制,加强重点对象监测,严防出现规模性返贫。二是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带动作用。立足现有特色资源,科学编制振兴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资源全域整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开展“六清”、治理“六乱”,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快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完成农村户厕所改造13000户,加强垃圾和污水处理,切实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加快重点示范村庄规划和亮点项目工程打造,争创更多“四美乡村”、“文明村镇”。

  坚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并进,发挥农村城镇化对“三农”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采取分步推进的措施,加快推进农村路网、电网、气网、水网、互联网配套等工程建设,推动乡村智慧化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五)坚持补短板、惠民生,持续提升群众福祉

  紧盯薄弱环节,切实解决好事关百姓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和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一是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稳岗就业政策,全面推进稳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帮扶措施,新增城镇就业5700人、农村转移就业30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待遇发放率、安全运行率、参保覆盖率均达100%。全面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待遇调整和异地就医结算政策,统筹抓好大病保险、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二是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全面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严格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新建、改扩建学校20所,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202套,完成2022年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规划,持续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推进第二人民医院异地新建、县人民医院传染病病区、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建设;继续做好“两筛”“两癌”工作;实施健康西平行动;做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和妇幼健康工作;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做实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坚决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关口,斩断疫情传播渠道,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事故处置能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支持和帮助下,虚心听取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建议,牢记嘱托、坚定信心、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全方位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西平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1167号     政府办联系电话:0396-6222812   网站标识码:4117210001
豫公安网备案41172102000126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396-6229869     邮编:463900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2/06 11: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