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三夏”是三个夏天,或者说与“三伏”类似,是指夏季最热的时节?实际上,三夏的词义繁多,或指农历四月(孟夏)、五月(仲夏)、六月(季夏)等三月合称三夏(亦指夏季的第三个月),或指古代乐曲《肆夏》《韶夏》《纳夏》的总称,或指三个夏季,即三年。
每年夏至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即入伏的时间,又称“头伏”)
注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夏至与立秋之间,相差小暑、大暑两个节气,多在公历8月7日或8日)日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合称“三伏”。“数九”,一般从每年的冬至日(12月下旬)算起,每九天为一“九”,向后递推直到“九九”。其中,
夏管,就是夏季农业作物管理的意思,包括中耕、除草、打药、追肥、灌溉、排涝等农事活动
但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三夏”,一般是指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夏收,就是夏日收获作物,主要指收获夏熟作物,如小麦、油菜等。夏种,意思是夏季种植农作物(一般秋收),如中晚稻、大豆、玉米等。(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夏管是秋粮丰产的关键)。
按照收割的时间来划分,中国的粮食主要可以分为早稻、夏粮和秋粮三类(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以上,而夏粮产量约占20%,早稻占比仅有4%左右)。
注意,早稻大约在每年7、8月收割(即本年春季播种,夏季收获);夏粮在每年6月前后收割(即上年秋冬季和本年春季播种,夏季收获),如冬小麦、夏收春小麦、大麦、元麦、夏收马铃薯等;秋粮大约在每年9月后收割(即本年春夏季播种,秋季收获),如中稻、晚稻、玉米、高粱、谷子、甘薯、大豆等。
“三夏”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大忙季,一般从每年5月下旬开始,至6月中旬结束。
此时,上一年秋末播下的冬小麦、(冬)油菜成熟,需要抢时间收割(夏收)。一年中种植面积最多、最重要的农作物水稻,需要不误农时栽种(夏种),而且种下的水稻需要管理,追肥、除虫(草)等(与三夏相对的是“三秋”,即秋收、秋耕、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