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焦庄乡:打造红薯田园综合体形成强乡富民大产业
来源: 焦庄乡 时间: 2022-09-29 浏览次数:

  焦庄乡地处西平县南部,与遂平县、上蔡县接壤,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全乡辖17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总面积47.1平方公里,耕地4.9万亩,人口3.7万人,已建成高产示范田2.5万亩。近年来,焦庄乡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树立“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了具有地域性标识的 “西地红” 红薯品牌,初步建成了以红薯生产、红薯产品加工为主要内容的“高庙村红薯文化小镇”。

一、发展现状

  结合焦庄乡土质、群众种植习惯等实际,乡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决定发展红薯生产、加工等产业,打造焦庄乡红薯田园综合体,优化“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布局。通过帮扶单位黄淮学院+村集体经济+沃野合作社+合作社股民的“四位一体化”运作模式,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打造了具有地域性标识的 “西地红” 红薯品牌,做大做强了以高庙村为主的红薯特色产业。2021年,高庙及附近村种植红薯4500亩,除直接销售外,还对红薯进行深加工,产品主要有红薯粉条、红薯醋等。依托沃野农民专业合作社线上线下共销售红薯15万斤、粉条3万斤。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连续两年在高庙村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暨西平高庙红薯文化节”,组织开展“农民群众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等系列活动,展示全县农业农村的丰收成果,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农村,有力提高了我县农产品品牌号召力和市场影响力。

二、主要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方责任。乡党委、政府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实行“统一协调,分工负责”制;加强组织协调,定期检查和评审考核规划实施情况;做好宣传工作,发动引导全乡群众积极参与到产业规划实施中。

(二)坚持龙头带动,延伸产业链条。以沃野合作社为龙头,利用现代化食品加工设施和先进科学技术,开发包括红薯淀粉、红薯粉条、红薯茎叶蔬菜、红薯醋等食品在内的一系列红薯深加工产品,拉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打响了“西地红”红薯品牌。

(三)积极寻求合作,助力产业发展。与帮扶单位黄淮学院积极合作,邀请产业学院、科研处、乡村振兴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等骨干教师、博士服务团到高庙村,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开展“三下乡”、推动技能培训等,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项目出谋划策,并引导在校大学生到高庙村开展实践、创业工作,为乡村振兴和“五星”支部创建等工作献计献策。

(四)拓展销售渠道,提高经营水平。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产业振兴,牵手电商企业、深化校企合作,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来村网签约项目”,发展订单农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存在问题

(一)规模不够大。焦庄乡现种植红薯4500亩,占全乡土地总面积不足10%,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都是单枪匹马干,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目前有3个贮藏点,16个贮藏窖,年贮藏红薯500万斤,粉条加工、红薯深加工以高庙村为主,虽初见成效,但产业化程度还不高。

(二)融资比较难。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少发展资金,融资困难。

(三)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差。近几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保险赔偿率比较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有较大损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技术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同专业类农科院校没有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服务对接体系。

(五)缺少建设用地。受耕地保护政策的制约,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在建设厂房、生产车间等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时受到一定限制。

四、下步规划

  针对上述问题,乡党委、政府班子结合“五星”支部创建,提出打造焦庄乡红薯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即:融合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科素教育,打造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兴、消费旺、农民富、品牌响的红薯文化小镇,形成三产(一产、二产、三产)融合、三生同步(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产业、教育、文旅)的红薯田园综合体。主要内容为:

(一)投资4500万元打造万亩红薯种植示范区(第一产业)。规模种植红薯10000亩,打造万亩红薯种植示范区。全乡每个村推选2-3个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不低于500亩的管理,由村委牵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参与分红(春红薯亩均产量在6000斤左右,麦茬夏薯亩均产量5000斤左右,批发价每斤0.7元计算,每亩红薯产值4000元左右,每亩投资化肥、种苗、耕地、人工约800 元,红薯每亩净收益3000以上,相当于种植玉米收益两倍以上)。其中500亩做为黄淮学院红薯栽培与加工技术研发基地,用于繁育红薯种苗,可以向我县及周边市县种植户推广供应5万亩的红薯种苗;500亩用于农耕体验科素教育;其余9000亩,用于红薯与油菜或红薯与小麦轮作种植。建设具有观光、休闲旅游等创意农业的美丽乡村,打造驻马店市“南有确山瓦岗,北有西平焦庄”的红薯产业格局。

(二)投资3500万元打造焦庄乡红薯产业加工园区(第二产业)。投资1000万元,建成面积5000平方米红薯保鲜储藏库,年储藏红薯2500吨;投资300万,建成红薯淀粉加工厂房,年加工红薯淀粉2000吨;投入500万元,建成粉条、酸辣粉厂房及生产线,年产量500吨;投资300万元,建成速冻红薯生产线及厂房,年产量1000吨;投资200万元,建成红薯醋加工生产线,年产量5000吨;投资200万元,建成红薯面条生产线,年产量500吨;投资200万元,完成红薯叶、红薯茎梗加工设备建设,年产量1000吨;投资200万元,建成红薯休闲系列产品设备及厂房,年产量200吨;投资500万元,建成占地30亩集红薯物流配送、电商等为一体的红薯交易市场。全部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

(三)投资2000万元打造旅游园区(第三产业)。焦庄乡历史悠久,金刚村的金刚寺始建于南北朝,有1600年的历史,是祝王寨、金刚寺战役所在地,既是历史名胜遗迹,又是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依托上述优势,创建两个基地、两条街,发展休闲观光、生态采摘、农耕体验等为一体的三产旅游产业。一是在高庙村打造青少年学习参观和体验农耕文化基地,建成高庙红薯文化一条街,包括村史馆和红薯博览馆;二是在金刚村打造红色革命教育廉政学习基地,建成红薯小吃一条街,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业态。

五、保障措施

(一)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发展合力。边规划边建设边申请,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补助;同时向在外成功人士广泛宣传,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倾斜,鼓励返乡创业,形成发展产业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校地合作,提升技术水平。充分发挥黄淮学院红薯栽培与加工技术研发基地、黄淮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平台作用,将高庙打造成“黄淮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积极引入产业力量,更好地实现校地合作、校地双赢,将“政产学研用”模式落到实处、做到深处。

(三)坚持“四有”目标,把握“五个关键”。围绕有品质、有品牌、有市场、有未来“四有”目标,在充分保证产品品质和产品研发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实现与同行业的差异化竞争。把握好“培育最好种苗、规范田间管理、加大产品研发、深化精细加工、强化市场营销”五个关键,做大做强焦庄红薯产业品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西平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1167
政府办联系电话:0396-6222812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396-6229869
邮编:463900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9/06 17: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