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宋集镇:用好“三支笔”,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来源: 宋集镇 时间: 2023-09-06 浏览次数: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宋集镇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深挖本土优势资源,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用好“人才之笔”,绘就乡村振兴“崭新画卷”,让村民心头“暖”起来。人才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国家兴,做好乡村全面振兴,就要把人才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在“点”上发力、“线”上贯穿、“面”上覆盖,全方位、立体式盘活乡村人才动力引擎,助力乡村振兴。找准“关键点”,锻造乡村振兴“领头雁”。对内深挖人才资源,大力培养本土人才队伍,开展软弱涣散村整治,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这个“火车头”,持续发挥驻村干部“领头雁”作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党员、企业家、先进代表等回村报到,通过开展援助家乡活动、提供资源支持、分享交流先进经验等方式反哺家乡建设。对外因需补短,通过深扎根、大排查、大调研的形式研判人才缺口,汇编乡村振兴紧缺人才表、需求单,在考试招聘、下派挂职、合作兼职、技术入股等基础上,按图索骥、按需引才;不断探索线上引才方式,加大对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等新兴行业人才的吸纳,形成不同行业、不同环节、不同类型人才集聚乡村,不断健全完善乡村振兴的人才框架。畅通“保障线”,筑牢人才发展“引凤巢”。良好的发展环境更能激发人才的活力。在使用人才上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为人才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切实解决好人才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在生活上关心关爱乡村人才,构建乡村人才在录用、薪酬、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激励制度,提高乡村人才工作积极性,用更多务实管用的举措,帮助更多人才激发内生动力、深挖发展潜能,点燃更多思想火花,坚定扎根农村的决心。拓宽“人才面”,打造人才振兴“聚能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就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想方设法拓宽渠道、创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回流”,助力乡村振兴。邀请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企业到宋集镇内招工,开展专场招聘会,组织群众了解西平县域企业发展状况和当前的就业优惠政策,有效的打破了信息壁垒,搭建了企业与群众之间连心桥,帮助在外务工群众实现“家在西平,就业在西平”的美好愿望,让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留在家乡,为家乡发展助力。积极探索“支部+产业+人才”的发展路径,鼓励和支持退役军人、优秀大学生、在外经商办企业等人员有序向基层一线流动领办合作社,把自身的看家本领转变为致富钥匙,造就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从业人员,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推动力。

  用好“产业之笔”,绘就乡村振兴“绿色画卷”,让村民生活“富”起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保障,只有不断发展产业才能为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找准“小切口”,发展乡村振兴“大产业”。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点,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撬动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瞄准潜力股、精心优服务,认真做好企业申规摸排工作,重点培育小微企业;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建设完成投资2.6亿元的帆祥建材项目,新建年产300万平方米PVC集成墙板的昱晟塑业项目,积聚了发展后劲。对标新工业、新业态、新要求,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两大优势,采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乡贤招商等形式,主动对接西安市森特商贸有限公司、漯河漯河市金发顺食品厂,在用地、政策、审批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确保下半年项目落地见效。念好“特色经”,绘好产业发展“新图景”。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五大振兴之首,要重点做好“土特产”文章。宋集镇崔庄村香菇产业园发展香菇大棚260座,年产香菇280万斤左右,年产值1500万元,带动全村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600元,以小香菇撑起群众的“致富伞”。宋集村以西平小麦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为契机,发挥多年药材种植资源优势,不断扩大蒲公英种植规模,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链条,注册了“蒲寿清茶”“嫘祖蒲香茶”等商标,申报了绿色食品标志。通过流转土地1300亩,聘请农业专家进行种植指导,亩产从500公斤逐步增加到1500公斤,年亩均纯收入达5000元,带动本镇及周边群众就业近200人。被市县评选为示范合作社,被省妇联命名为“省级巧媳妇就业创业基地”,目前已有效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袁坡村成立宜农家庭农场探索金银花特色种植,流转土地100亩,吸收本村村民100余人就业,每亩金银花受益5000元,既解决了村中闲散劳动力农闲再增收,也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构筑“创新链”,写好产业振兴“大文章”。近年来,宋集镇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通过资金扶持、项目投资、配套设施建设、衔接供需信息等措施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助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村民以土地流转、入社务工、分散代养等方式合作入股,以“政+企+农”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些措施的有效落地,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更多规模化种植,连片管理成为常态,助推现代产业农业蓬勃发展。

  用好“文化之笔”,绘就乡村振兴“幸福画卷”,让乡村蝶变“美”起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促进乡村振兴,最终落脚点是要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加强阵地建设,打造文化振兴“主平台”。文化阵地是群众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也是为乡村赋予精神文化内涵、提升群众精神文化风貌的关键平台。镇文化站设有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坚持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0小时,让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为服务群众发挥更大的效用。每年组织开展各类讲座、文艺辅导等活动10余场次,接待群众达300余人次。建成14个村全覆盖的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广场等,同步完成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的硬件设施和制度、标识上墙等建设,为群众文化生活搭建了平台。聚力活动惠民,激发文化振兴“新动能”。本着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原则,精准对焦群众需求,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通过经典诵读、文艺表演、民俗竞猜、诗会歌会、体育健身、读书征文、书画摄影、劳动技能比赛等形式,开展“元宵佳节猜灯谜”、孝善敬老、送戏下乡、乡村电影、“星级”文明户认领等各类活动,让文化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群众精神风貌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目前,宋集镇被命名为省文明村镇,赫朱村分别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村,宋集村、丁庄村、袁坡村等9个村被命名为县级文明村。引领乡风文明,赋能文化振兴“新风尚”。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以改变生活陋习、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为目标,树新规、易旧俗、育新风。积极开展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宣传教育活动,打造移风易俗文化墙,号召广大干部群众以身作则,反对和抵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大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认领、“乡村光荣榜”、“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先进人物评选活动,通过价值导向作用,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为乡村新时尚。

西平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1167
政府办联系电话:0396-6222812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396-6229869
邮编:463900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9/06 17: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