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封孔子文化苑建设与构想
一、历史渊源
西平县杨庄乡仪封村位于西平县城西南22公里处,省道高兰公路、舞阳至嵖岈山公路交汇于此,交通便利。仪封村,是一个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商代已形成村落和集镇,地名为仪或仪地、仪城、仪邑。周初为吴房国都,春秋和战国时期先后属柏、卫、蔡、韩和楚等国。
仪封自古为中原重要驿站,位于叶国和蔡国的中间,是由蔡至叶的必经要道。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至明清达到鼎盛时期。商贾云集、店铺林立。酒肆、银铺、茶社、会馆、戏楼,应有尽有,一派繁华景象。
公元前491年初春的一天,61岁的孔子携弟子颜回、子贡、子路等,乘驾牛车离开蔡国到叶国求官和讲学。当行车至仪封北门外,顽童于路上玩耍。从者喝声让孩童让路,幼童散,独三官不去,孔子亲上前责之曰:“何不避车乎?”小儿答曰:“自古及今,为当车避于城,不当城避于车。”孔子乃勒车让道,下车问了许多做人的学问和道理,三官一一答之,之后,三官求教夫子几多问题,孔子则无言以对。遂感叹曰:“后生可畏!吾欲在此设坛收徒可乎?”众曰:“善!”于是孔子随即谒见了封人,置祭田,建校舍,聘师资,招学童,就在仪封北门外的万泉河畔兴办了黉学,这就是后来的黉庙。据史书记载,后汉东门侯郅恽曾经肯定西平仪封为孔子办学处,并在居官期间回故乡西平到仪封重修封人见圣祠。在校园里,还有孔子亲手栽植的几百株柏树,这就是后来三四人才能合抱的参天古柏。
孔子在这里办学,受到人民的无限爱戴和崇敬。后人为追颂其功德,民间自发修建了“孔庙”即“封人见圣祠”。随后,引起了官方的高度重视,《汝宁府志》有西汉平帝刘衍曾亲勅旨修建封人见圣祠的记载。以后随着历朝历代对孔子谥号的追封,仪封封人见圣祠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唐朝初期,封人见圣祠几经扩建,已经形成了以祭祀为主的古建筑群。同时,在仪封尊师重教、捐款办学也蔚然成风。《汝宁府志》、《西平县志》均有记载。如明万历年间遂平县令、孔子四十七代孙孔弘衍捐置义田208亩。清康熙年间,太中丞河南巡抚闫兴邦创建闫公书院并置田13亩3分。西平知县华蓁将原封人见圣祠祭田26亩7分8厘7毫,一并拨充学田等等,不一而足。仪封黉学能一直延续至今,就是因为这所学校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二、文化现状
该村现有33个村民小组,6900多口人,11100亩耕地。该村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铜器、民间舞蹈、农民画、戏剧也都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仪封村现有绘画、书法爱好者600多人,他们自发成立了仪封农民书画院、农民美术书法爱好者协会、农民书画研究会,作品多次在省、市、县、乡参展,展出国画、花鸟字画、油画、碳精画和书法、剪纸作品远销港、澳、台,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竞相予以报道。2006年,该村成立了仪封文化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统筹协调开发全村的文化资源,支持书画、剪纸等文化行业发展,形成特色产业。
仪封大铜器有上千年的历史,其表演技巧和表演风格独具一格。2006年,以仪封为中心的西平大铜器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杨庄乡被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村大铜器、剧团和民舞经常在当地和外地演出,深受群众欢迎,收入每年达80万元。
仪封是革命老区,西平县第一个党支部在仪封成立,有丰富的革命史料。同时,仪封还是孔子办学圣地。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路过仪封村,留下了“仪封人请见”和“三难孔圣人”的佳话,并曾两次到这里设坛讲学。为纪念此事,仪封人在孔子居住和讲学的地方修建了孔庙和封人见圣祠。自孔庙建成后,历代的文人墨客纷纷到仪封拜孔、讲学、周边各县的学子慕名到仪封求学,仪封成为文化、教育之胜地,培养人才的摇篮。
三、孔子文化构想
孔子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往圣先贤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我们今天进行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文化软实力资源。近年来,为开发孔子文化资源,弘扬传统思想美德和民间文化,打造孔子文化品牌,繁荣孔子文化产业,让文化走向市场,杨庄乡党委政府确立了“文化兴乡、文化强乡、文化富乡”的工作思路,决定以孔子文化、农民书画、大铜器产业开发为基础,规划建设集古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田园风光游为一体的“孔子文化苑”特色旅游项目。把特色文化同旅游业结合起来,将农民画制作成旅游纪念工艺品,最终使农民画和旅游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把仪封文化产业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打造省和国家级文化经济强乡名村。
现在,我们迎来了仪封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省孔子学会一致认定并授予仪封“孔子办学圣地”。这是尊重历史,还原新的历史的开篇之举。在“河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村”等诸多荣誉的基础上。 我们又获得了“孔子办学圣地”这一殊荣,为仪封、杨庄、西平的历史增添了一道靓丽的彩虹,更加印证了西平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孔子文化苑特色旅游项目规划· 投资5000万元,用于修建孔庙山门及围墙、圣人大殿、崇圣宫、圣迹殿、孔子文化展览馆、孔子站像及群体雕塑、碑林、莲花湖、假山、喷泉、配殿及服饰、园林绿化等。该项目的建设对于贯彻十八大报告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城乡文化建设,提升人民的整体素质,构建和谐杨庄,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孔子文化苑建设将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将成为集文化、教育、娱乐、旅游、商贸等为一体的文化亮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