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政府部门 >> 乡村振兴局 >> 扶贫领域
扶贫领域
 
聚焦产业扶贫 推进乡村振兴 ----西平县五沟营镇蹚出一条扶贫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来源: 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1-08-09 浏览次数:

  近年来,五沟营镇党委、政府坚持把扶贫产业发展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坚持“种养结合、长短结合、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增收能力强的特色产业,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持续增收问题,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根本转变,赢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明确“三个到位”抓产业。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该镇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部署要求,让广大干部深刻把握脱贫攻坚工作意义、责任要求、具体措施,让贫困户了解脱贫政策,增强感恩意识。通过加强思想引导,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在思想上实现由“让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二是责任落实到位。该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其它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书记挂帅抓产业扶贫,实行“帮扶干部+贫困户”对口帮扶的办法,将任务分解到每名帮扶责任人,跟踪落实,使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手头有任务,确保产业扶贫取得实际成效。三是政策宣传到位。由各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村领导组成产业扶贫政策宣讲组深入行政村,通过走村入户、召开会议集中宣传、面对面宣讲等方式,用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宣传方法围绕产业扶贫政策及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细致的宣讲,力争把产业政策详细讲解给每一位群众,让广大群众知晓、弄懂政策,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产业扶贫的良好氛围。

  二、运用“三种模式”兴产业。一是实行“大田托管”模式。依托金汇海蓝公司,通过鼓励、引导贫困户将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采用代耕、代种、代管运行模式,种植作物全部高于市场价回收,同时将土地流转后释放的贫困户劳动力返聘到产业基地务工,让贫困户由农民变成产业工人,不仅保障贫困人口土地收益,而且能通过自己劳作,每户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二是实行“生猪代养”模式。依托奥峰牧业、丰源和普、牧原集团等大型养殖企业,采取贫困户“抱团发展”模式,由贫困户自发成立合作社,利用小额贷款资金与养殖企业签订代养协议,通过企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每户每年收益3000元以上。三是实行“户贷户用”模式。由贫困户个人申请,积极与农商银行、农业银行进行对接,采取每户3万元贴息贷款自我发展模式,通过发展种养殖、产品销售等方式,充分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切实增加家庭收入,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实现真脱贫、脱真贫。

  三、注重“三个强化”稳产业。一是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党建+企业+贫困户”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心骨”和“领头雁”作用,增强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引导全社会关注扶贫、参与扶贫、助力扶贫,突出党建引领和产业动力,使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三者有机融合、互促互进,形成党委牵头、政府组织、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的产业扶贫大格局。二是强化技能培训。依托与县农广校开展深度合作,对贫困人口集中进行种植、养殖、家政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增强贫困农户就业创业能力。实施乡村能人带动工程,组织科技特派员、合作社理事长、致富带头人针对贫困户需求开展专题培训,讲授产业发展模式、分享致富经验、提升贫困农户的生产能力和发展意愿。三是强化龙头带动。根据省、市、县产业扶贫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围绕“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发展思路,依托康利源食品公司、奥峰牧业、光合农业、海蓝牧业等优质龙头企业,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入股分红、转移就业等方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吸引周边村劳动力和贫困户来企业务工。

 
西平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1167号     政府办联系电话:0396-6222812   网站标识码:4117210001
豫公安网备案41172102000126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396-6229869     邮编:463900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2/06 11: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