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五四三”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来源: 扶贫办 时间: 2022-03-23 浏览次数:

       近年来,西平县按照“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脱贫项目、人有增收技能”总体思路,紧密了带农益农联农机制,走出了“五四三”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新路子。目前,全县村集体经济资产4亿多元,实现了有脱贫人口的27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7万元以上,68个脱贫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2022年计划投入产业13140万元,实现产业占比“三连增”。

    “五大产业”支撑强引领

      一是种植产业模块。依托“西平小麦”品牌优势,实施西平县十万亩大田托管项目,县财政给予脱贫户每亩100元的种子补贴,实现小麦标准化、有机化种植。目前,全县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规模种植化超过80万亩,每公斤比普通小麦价格高0.1-0.15元。投入扶贫资金350万元建立每仓容量5000吨的10个粮食仓储点,市场运作促增收。发展有机无公害蔬菜,建立供港蔬菜基地,带动五沟营、盆尧、重渠近2万亩土地流转。以宋集镇惠农家庭农场为依托,发现食用菌产业,全县种植350个大棚,年产值达 3500 万元,带动28个村1357户参与发展,实现“培育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二养殖产业模块。投入专项资金和衔接资金发展畜牧养殖。如投入丰源和普公司4936.4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发展生猪养殖,投入伊利悠然牧业衔接资金2600多万元,发展奶牛产业。目前丰源生猪年出栏量达到100万头以上,成为我县养殖行业的支柱企业发展水产产业。依托天然水库、河水资源,全县水产养殖达到550亩,产业资金规模1420万元,发展和建设了一批经营机制完善的休闲观光渔业。专探镇陈茨元发展坑塘培育鱼苗产业,占领湖北、河南华中渔苗市场。

    三加工产业模块。投入1103万元发展服装加工产业、投入1129.9万元发展畜牧设备加工产业、投入今三麦2968.4万元发展食品加工业、投入660万元建成22个村扶贫车间(村集体工厂)加工厂、投入1129万元为村民不出远门就能挣高工资提供了产业基地。

    四是服务产业模块。发展电商产业。“互联网+”与渔具加工业产业相融合,依托脱贫户、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开办网店,设置服务网点,确保产销渠道畅通。投入财政1100多万元扶持专探乡一二期电子商务园,小渔网织就致富梦。项目建成后,可入驻企业50家,年营收将超过10亿元,吸纳3500人就业,打造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渔网渔具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撬动消费产业。认定带贫企业供应商116家扶贫产品164个;培育扶贫市场64家,完成“三品一标”认证企业44家;线上线下开展名优特产品消费,助力产业发展。如焦庄乡高庙村发展红薯订单产业,连年取得丰收,通过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暨西平高庙红薯文化节,同时与帮扶单位黄淮学院签订农业订单项目,发展消费产业。

    五是新能源产业模式。投入1.6亿多元建成全县63个脱贫村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容量22020千瓦,资产确权为村集体所有,收益用于光伏收益主要用以开展公益性岗位扶贫、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奖励补助扶贫等。仅2021年1-10月收益达到1159万元。

    “四种利益”联结促增收

通过自建一批、合建一批、奖补一批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融入特色优势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户增收

    一是“新型经营主体+农户”。规范扶持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突出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帮扶带动作用,实行开发、经营、核算、管理“四统一”发展特色产业,收益按约定比列分成,带动农户增收。如焦庄乡高庙村合作社为30户脱贫户提供121亩土地,用于发展优质红薯种植,采取免费培训,统一管理、移栽、回收,签订收购合同,每亩年产红薯3500公斤,除去前期540元的种苗、农药、化肥等支出外,年亩产纯收入3000元。

    二是“龙头企业十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户”。依托国家、省级龙头企业,建立了两个亿元以上畜牧养殖业设备产业园、一个亿元生态循环种养产业园、三个亿元养殖生态园,带动农户融入产业链条。如河南金凤牧业带动二郎镇46家企业发展,形成豫南最大畜牧养殖业设备基地,带动 300多脱贫人口发展,年人均收入增长6000元---8000元,长期签订就业合同65人,形成一个龙头带动一个区域。

    三是“示范区+产业奖补+脱贫户”。支持建立优质小麦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供港蔬菜示范基地、特色红薯种植示范基地、花木林果产业基地、生猪种养循环示范基地、蛋鸡养殖示范基地、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基地、中药材高效种植示范基地、牛养殖示范基地、食用菌产业基地等十大特色示范产业,采取土地经营性托管、承包式托管、提供务工岗位、资产入股、 产销对接等形式联农带农,制定巩固衔接期产业奖补办法,覆盖到到村到企对象,引导脱贫对象深度参与产业链条。如嫘祖镇建立悠然奶牛养殖示范场,设施农业用地2824亩、种植用地20000多亩,带动5个村196人长期务工。

     四是产业集聚区+卫星工厂+村集体经济+农户。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持续发挥帮扶效益。所有扶贫车间(村集体工厂)产权移交归村集体,强化与产业集聚区加工企业对接,建成卫星工厂,承接生产订单,工厂赁金归村集体所有,极大方便群众兼顾家庭和务工增收。如嫘祖歌锦服饰扶贫车间加工厂,吸纳附近村民43名就业务工增收,年增加村集体经济3万元。

     “三种风险”化解保安全。西平县注重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与风险防控并行,所有投入特色产业的资金一律形成物化资产,所有资金资产一律纳入风险防控。一是选“优”企业。择优慎选带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帮扶主体必须发展前景好、具体强抗风险能力,并通过行业部门充分论证,报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审批后,资金方可投入。二是培“育”企业。动态管理优质企业,按照县市省国家阶梯认定培育龙头企业。目前发展国家级1家、省级2家、市级9家、县级151家。发展带贫企业(合作社)141家,其中2021年新认定带贫企业(合作社)15家,通过多种方式带动2205户脱贫户,其中吸纳脱贫人口就业233人。2021年为企业提供1.13亿元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和2600万元产业奖补。三是推进风险监测。规范签订产业帮扶发展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合同,明确以不低于财政投入资金1.1倍的固定资产作为风险抵押物,合作期满,企业无条件原价回购;强对带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监管,建立完善带贫帮扶主体台帐,规范指导经营主体带贫履约定期核查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盈利状况,督促其履行协议约定,对企业经营状况及履约情况进行公示对于连续2个季度出现经营异常的项目开展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关资产处置、责任追究。对于统一组织实施的扶贫、衔接资金项目,强化实施部门、受益乡村风险防控责任,落实风险抵押、日常监管、履责承诺、预警提醒要求措施。建立扶贫资产、衔接资金项目村集体资产通气制,杜绝村集体资产担保抵押。对全县187个专项扶贫资金建设村集体经济项目,涉及88家企业全面开展风险排查,对1家违约企业进入司法程序,1家企业纳入预警防控。强化规范资产处置。对于不再续约或者使用资金的企业提前10日发出解约函告,合同到期10日内资产原值回购,资金返还,资产处置进入“村申报、乡审核、行业部门论证、县农业农村局审定”程序,同时择优选择带贫企业,形成腾笼换企,资金高效运转。如2018年到户产业扶持项目、2019年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带贫企业金牧人不再使用资金,短时间内完成资金回笼,并投入到河南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形成新资产,及时完成腾笼换企。

西平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1167
政府办联系电话:0396-6222812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396-6229869
邮编:463900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1/27 11: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