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公开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 >> 基本医疗卫生
基本医疗卫生
 
暖心!隔离点的温情与坚守
来源: 卫健体委 发布时间: 2022-06-07 浏览次数:

  “我们要回家啦,后会有期!”“谢谢!你们辛苦啦!”这是近日发生在驻马店西平县一个个隔离点的一次次临别对话,相互致敬的背后,是一群来自各单位党员和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疫”无情,爱有声,在这个特殊的时候、特别的“家”中,大家一起守望相助,温暖相帮,“疫”路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单的。

李晖——桩桩“小事”暖人心

  记者见到李晖的时候,他显得局促不安,一边不停地搓手,一边自言自语:“都是日常工作,写啥呀,没啥可写的呀!”

  “那就聊聊日常呗。”记者打趣,以缓解一下他得勤了,被领导关注了。”李晖歉意地笑笑。

  我们坐在西雅图隔离点的门前,开始了交谈。

  “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尽最大努力帮隔离人员度过隔离期。”李晖说。

  在记者的鼓励和启发下,西雅图隔离点的负责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副主任李晖终于断断续续地给记者讲了几个故事。故事很平常,但很温暖,不禁让记者热泪涟涟。

  刘俊莲是去年从台湾回西平老家的,本意是探望生病的老母亲。按照规定,刘俊莲在上海隔离14天后,还需在西平当地隔离7天。刘俊莲入住的柏汇隔离点正是李晖当时负责的隔离点,在隔离的第三天,李晖从柏汇隔离点的群里看到刘俊莲在放声大哭,便急忙前往询问,得知刘俊莲的母亲已经去世,她很想回家见见母亲最后一面!李晖连忙打电话将情况向县疫情防控专家组反映。专家组经过研判分析后,同意她“全副武装”回家去“送”母亲。于是,李晖把自己的车一番消杀消毒后,载着刘俊莲回到了她的老家,满足了她看母亲最后一眼的心愿……

  从此,李晖和刘俊莲成了好朋友。隔离期满,刘俊莲执意要请李晖吃顿饭,以表谢意。这时,李晖隔离点的工作刚好也结束了,难却盛情,只好应邀前往,但早已悄悄把单买了。刘俊莲过意不去:“晖哥,让我怎么谢您呢!”李晖爽朗一笑,说:“等台湾回归祖国时,我去看你,咱兄妹开怀畅饮,好好庆贺!”。

  现在和李晖同在一个隔离点工作的刘杰告诉记者,李晖主任是个心地特别善良的人,他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自己的车捎载需要帮助的人回家,即使多绕几十公里路、多费几十分钟时间,全然不在话下。

  一次,在隔离点隔离观察的刘瑞突发疾病,疼得浑身颤抖。等120恐怕也来不及了,李晖便用自己的车把刘瑞送到了医院,为治疗赢得了时间。刘瑞痊愈后当面发红包表示感谢,李晖腼腆一笑道:“红包就免了,这是小事一桩,换作你也会这么做的”。

  西平县出山镇青年石景超在上海务工,孩子因白血病需要他做血型配置,便匆忙赶回家来,隔离时按规定交了相关的费用。李晖得知他家情况后,十分同情,及时把情况向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做了汇报。县领导得知情况后,便通知他们特事特办,把钱退给了石景超。石景超看到微信上退回的钱时,有点懵,当他了解内情后,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

  “还有一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李晖话语停顿了一下,显得有点忐忑,“我不知道我违规了没有?这也是我唯一瞒着组织上做的一件事儿。”

  二郎镇居民陈军凯是一名物流司机,刚到上海因疫情爆发没找到工作,回西平后需要隔离14天。没挣到钱的陈军凯只好从家里带了两箱方便面充当隔离期间的食物。得知这一情况,李晖和同事刘杰每天中午合吃一份饭,留下一份饭菜给陈军凯吃。可两个大男人一盒饭也吃不饱啊,后来两人一合计,偷偷多报了一份餐,这也是他们在隔离点工作以来唯一没有向组织汇报的一件事。

  “记者同志,这事儿你可先别写啊!我是一名党员,我这儿工作一结束马上就向组织如实汇报请求处罚!”一句话,说得记者鼻子发酸。

张俊杰——“他事”“家事”能取舍

  5月21日,爱如家隔离点又接到了一面“疫情无情人有情,贴心关爱暖人心”的锦旗。咋回事?

  从上海回来的五沟营青年左建设被送进了爱如家隔离点。“我父母年龄大了,需要我照顾,我不能呆在这里啊!”左建设情绪激动,一遍遍地向工作人员求助。

  隔离规定岂是儿戏?隔离点的负责人、来自市场发展中心的副主任张俊杰一边给五沟营镇党委反映情况,让镇里组织村里人轮班看望照顾左建设的父母,一边请心理咨询师为左建设做心理辅导。左建设看到视频上父母笑意盈盈的样子这才放了心。隔离期满后,左建设便给爱如家隔离点送来了这面锦旗表达谢意。

  “大多数隔离人员刚来隔离点时,都会有一些恐慌和不适应的情绪。我特别理解他们。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张俊杰说,他们会从心理干预出发,让隔离人员放松下来,配合隔离。

  网上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话:“你所谓无聊的家,正是他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我这已是第二次做隔离点负责人了,工作不结束,我们就不能回家。我们都是党员,在党和政府、群众需要的时候,我们必须冲在第一线。”张俊杰说。隔离点事情太多,张俊杰不能回家照顾家人。2021年临近春节,张俊杰的岳父生病住进了西平县人民医院。当时张俊杰在柏汇隔离点负责疫情防控工作,正是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期,医院对进出人员管理非常严格,只能由张俊杰爱人白天黑夜地陪护岳父,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和孩子需要照顾,爱人实在顶不住了,问张俊杰能不能请假,张俊杰摇了摇头。爱人一时崩溃,急得大哭。在百汇隔离点工作结束以后,就是腊月二十四了,别人家都在备置年货,张俊杰直接抱着铺盖到医院照顾岳父。“一个女婿半个儿,咱也要尽些义务!”张俊杰内疚地说。

杨庚泽——危难时刻显本色

  在东盛隔离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杨庚泽。

  “疫情来袭,我被任命为东盛酒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临时党支部书记。我和同志们一起并肩战斗,群策群力,不畏困难,不辱使命,共同完成了县委和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交给的任务。”6月2日,谈起去年那难忘的岁月,已经返回工作岗位的西平团县委副书记杨庚泽泪光闪烁。

  2021年8月3日凌晨,西平县出现一名密接者,该名密接者在东胜酒店居住,情况紧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把东胜酒店151名人员全部封闭隔离。当时东胜酒店居住人员情况复杂、人员情绪十分不稳定,有的是来西平出差当天刚刚入住的外地人员,有的是在西平出差办事结束准备第二天赶路的人员,还有孕妇、哺乳期的孩子、老人等等。杨庚泽作为隔离点负责人,临危受命、不畏困难,在东胜隔离点近三天时间每天只睡3个小时,迅速组织隔离点全体工作组人员,理清头绪、抓住重点、合理分工、心理疏导、扎实工作、提振信心,很快稳定住了在东胜酒店隔离的全体人员,为全县疫情防控大局稳定,起到了压舱石作用。

  2021年8月5日下午1点,按照县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要求,需将东盛酒店集中隔离点所有人员转移至县豪顿酒店集中隔离点,刚刚稳定的隔离人员,情绪又变得急躁、不安、不解和怨气。特别是有一名孕妇情绪十分不稳定,不想再转移,出现轻生倾向,杨庚泽作为隔离点负责人,及时组织工作组人员,按照人员楼层、人员情绪情况、人员年龄结构情况,分组有效做好稳定工作。人员稳定后,转移工作准备就绪,同时杨庚泽同志又安排豪顿酒店隔离点入住事宜。按照隔离点入住要求,隔离工作组全体人员当日完成豪顿酒店的隔离设置改造,医疗、用房、供水、配电、消防、餐饮等方面安全达标,并于当晚8点前,准确安全完成了151名隔离观察人员从东盛酒店隔离点到豪顿酒店隔离点的大转运任务,为全县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同时在集中隔离点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工作组成立豪顿集中隔离点工作专班,下设7个组,每组都有具体负责人,各负其职。在隔离点充分发挥了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经过16天的连续防控战役,从第一天初到东盛酒店时的担心和忧虑,到每位同志“能安全平安出去就行”的独白和期盼,到从东盛到豪顿隔离点的大转移、豪顿隔离点人员大解除,在这场战役中,杨庚泽带领全体工作组人员,从最初的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到政策学习、统筹协调、人员管控、安全保障、物资保障、信息登记、体温监测、政策宣传、医疗废弃物收集等在不停的奔跑——井井有条、不知疲倦、不畏苦累、不惧压力,圆满胜利完成了任务。

  面对困难,共产党员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青年干部,就要做到迎面而来的是清澈和纯粹,更要做到一身正气、一心为公、一尘不染。记者和杨庚泽聊天得知,这位90后的共产党员总是在组织上最需要他的时候冲在了第一线:刚参加工作就作为村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冲在脱贫攻坚一线,带领群众脱贫增收、发展产业;2021年7月,新乡和巩义突遭暴雨,杨庚泽带领西平共青团的同志和青年志愿者载着满满3车救灾物资驰援新乡和巩义,到灾民安置点开展志愿帮扶;这次,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在这场疫情防控隔离点战役上,他带领全体工作组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向县委和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又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张瑞丽——辐射伤耳浑不顾

  张瑞丽是卫健体委疾控股负责人,也是一个大忙人,记者约了几次,终于在卫健体委副主任董广周的办公室见到了她。

  “我负责与乡镇对接返乡人员情况,与转运人员和隔离点工作人员对接需集中隔离人员的信息,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安排全县疫苗接种工作等,确实忙,太忙了!”

  “都忙到啥程度?”记者随口这么一问,张瑞丽的眼泪便“啪”地掉了下来。

  “感觉太对不起俺老公了,自打疫情发生以来,我几乎没给他做过饭,也很少关心过他,有一次刚回去得早一点儿,可电话不停的打过来,一直到深夜12点还不能休息。”

  张瑞丽哽咽着告诉记者,去年母亲有病,她安排人把母亲送到医院后再没时间去探望。而只要回到家里,丈夫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电话打完了没有?”“你电话打完了没有?”

  因为长时间通电话,张瑞丽耳朵平时嗡嗡作响,在一次刚打了疫苗又三天三夜没休息后,张瑞丽的耳朵终于出问题了,一直“嗡嗡”作响,听不到声音了。

  张瑞丽赶忙去了医院。医生告诉她,如果再不注意手机对耳朵的辐射,恐怕以后听力会受到更大影响的。“想想也觉得后怕,现在仍然耳鸣,我现在接打电话都只好用免提,但声音大了又怕吵着人家”张瑞丽显得有些纠结。

于广远——一家不圆万家圆

  暖心的故事讲不完。共产党员、县委编办副主任于广远也是一家隔离点的负责人。记者见到他时,他刚接到一位老乡的电话,问现在回老家是否需要隔离,他也正耐心地做着说明和解释。

  于广远说,在隔离点工作的日子,同志们都是“舍小家,为大家,小家不圆大家圆”;戮力同心,逆向而行;七个专业组分工不分家,不辱使命,不负重任;做到了无事故、零投诉。来自县委编办、生态环境、卫健体委和公安部门的6名党员组建了临时党支部,重温入党誓词,用铮铮誓言,践行初心使命,县委编办共产党员李勇铮,告别新婚燕尔的妻子,不分昼夜扎实工作。隔离点全体党员和医护人员牢记初心、倾注真情为隔离人员提供周到服务,筑起战“疫”堡垒。面对一日三餐不合胃口,他们耐心调解、更换,有的家人给隔离人员送物品时会私藏白酒,于广远会帮对方把酒先放一处,待隔离期满原装送回。

  面对繁杂的工作和被感染的风险,每一个人都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去年腊月29日,被隔离的一名回族老乡怀疑送餐时没有尊重她的民族习惯而大吵大闹,情绪激动,隔离点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她解释,并派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对她安抚疏导,终于使她打消疑虑,破涕为笑。

  打通最后一百米,将物品消毒后安全送至隔离对象门前;化身跑腿小哥,帮隔离人员购买生活用品;为隔离人员的电动车打气……隔离点的工作人员虽然都戴着口罩,但温暖真诚的微笑直击人们的心灵。

  “辛苦吗?我们认为,谁不辛苦呢!但比我们辛苦的人很多很多。我们工作做到位是应该的,如果我们掉链子,就会影响整个西平县的防疫工作。”于广远说“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值!”告辞时,于广远又补充道。

宋玉柱——闭环转运防输入

  “通宵是常态,我们是24小时待命的闭环转运组。这不,这会儿车次少,我逼着他们回去休息一会儿。”6月5日,记者见到坐落在驻马店高铁站的西平县“点对点”转运点的负责人、共产党员宋玉柱时,宋玉柱红着眼睛向记者介绍。

  是的,宋玉柱不但红着眼睛,眼睛里还布满血丝,他说,老毛病又犯了,加上昨天淋了一场雨,今天腿疼得更厉害了,走几步路都摇摇晃晃。他正在用自创“土法”治疗-----湿毛巾敷腿,倒上酒精,打火机点燃,然后趁热再用塑料袋一层层裹紧……看得人心惊肉跳。

  记者扶着他坐下,还没聊两句,宋玉柱眼圈又红了:“我心疼俺的司机,一天到晚连轴转,早上一顿饭有时候撑一天,也没时间吃,坐在车上都能睡着。”

  5月30号那天,宋玉柱车从手机里监控到西平县的一辆转运车停在商南高速路口的一个加油站一动不动,不对啊,加油也不会这么长时间啊,莫不是车坏了?宋玉柱心里暗自思忖。便找了一个附近的朋友去一看究竟。结果是驾驶员陈彦伟因为太疲劳,从29号的中午到第二天的中午一直没合眼,那天加完油把车停路边打算歇息一会儿,因为实在太疲乏了,竟然睡着了。

  “太危险了!事后我对他们讲,咱必须得先保证自身的安全,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

  宋玉柱3月30号开始从事闭环转运工作,5月23号接到上级部门通知,5月24号到达驻马店负责“点对点”转运。“我们最多的时候是6月1号那天,一天接了69人,司机跑了十一趟,你说他们累不累?”宋玉柱说,6月4号那天天降大雨,闭环转运点接收了17名大学生和13名务工人员。我们仅有的2辆车坏了一辆,司机们衣服淋透,暖干后又湿透,无奈紧急从县里抽调2辆转运车前来支援,我们的人只要不倒下就没事,只要把老乡安全送达方才放心。

  正说话间,有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宋玉柱急忙接听,然后对记者说:“对不起,任务又来了,我得马上安排。”记者见状,不便打扰,只好告辞。

  李晖、张瑞丽、杨庚泽……他们,角色不同、岗位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他们,用自己平凡的身躯、忠诚的灵魂为西平筑牢疫情“防控墙”、织密百姓“保障网”。他们,用最执着的坚守、最无悔的信念,让鲜红的党旗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山一程,水一程,人生何处不相逢。”“何当重相见,美酒慰离颜。”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它仿若孤岛,既是让许多人避而远之的场所,也是让一群人驰援逆行的战场。他们用爱表达善意,用行动传递温暖,也换来了群众的安心、舒心!

  爱,一直在路上!那些不期而遇的温暖,必将给我们带来生生不息的希望。

 
西平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1167号     政府办联系电话:0396-6222812   网站标识码:4117210001
豫公安网备案41172102000126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396-6229869     邮编:463900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02 08: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