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2022年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实施方案
来源: 农业农村局 时间: 2022-06-20 浏览次数:

  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2022年河南省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县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副食品供给,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稳产高产、品质提升、节本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选择一批产业基础好、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相关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建一批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示范带动我县优质小麦大面积均衡发展,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目标任务

  建设10万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小麦示范区,并打造一个万亩片,通过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技术模式,示范区单位面积化肥农药用量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病虫害绿色防控全覆盖、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带动全县节本增效5%以上。在示范区内建设100亩的试验区,重点开展小麦新品种集中展示、镇压试验、倒春寒防范试验等,为不断集成优化适宜本区域的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提供依据。建设2个百亩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750公斤以上;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和技术集成,形成西平县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技术体系。建设4个千亩高产示范区,聚焦产量目标,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打造一批高产典型。 在10万亩示范区,打造若干个面积不低于15亩的高产田,开展高产竞赛。

        (一)科学选择确定示范区。示范区以农业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为基本单元进行带动,开展规模连片种植,优先布局在西平县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内。示范区的选定,首先由乡镇推荐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种植户名单,然后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有关人员,采取电话核查、实地核实、走访了解当地群众等方式综合评定,从流转承包1000亩土地且连片种植、交通便利、引领带动能力强、作物产量常年高产且稳产四个方面进行遴选,拟定核心示范区地点和示范主体名称。

        (二)推行单品种规模连片种植。以统一供种为抓手,以农业企业或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单位,推行单品种规模连片种植,力争实现“一村一品(品种)”或“多村一品(品种)”。

        (三)开展标准化生产。按照优质中强筋小麦分品种配套栽培技术进行生产。县农业农村局成立技术指导组,每个片区明确一名技术指导员,指导农民落实配套栽培技术,开展标准化生产。重点指导农民推广应用新品种、深耕深松、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防冻害、防倒伏等技术措施。

        (四)发展订单生产。示范区实行订单生产,实现订单全覆盖。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组织我县种植大户、合作社、经销商,同县域内外的用粮企业进行洽谈,签订产销订单。

        (五)推进融合发展。以豫粮集团西平县粮食产业有限公司、河南省金五谷商贸有限公司、中粮面业等作为牵头单位,以订单为纽带,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和农资供应、金融保险、仓储物流等企业,开展联合与合作,推行“家庭农场+示范区”“合作社+示范区”“龙头企业+示范区”等经营模式,打造西平小麦品牌,推进优产优销、优质优价。

        三、实施内容

        (一)实施主体

        项目实施主体为西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二)实施地点

  试验区计划安排在西平县老王坡农场,超高产攻关田选择在老王坡农场和二郎镇张尧村。示范区选择在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区域内,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农户种植优质中强筋小麦积极性高,成方连片规模大,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村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小麦示范区建设。

        (三)实施规模 

        1、建设100亩试验区和200亩超高产攻关田。在西平县老王坡农场选择100亩地作为试验示范区,依托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引进近两年国审、省审优质中强筋小麦新品种20个左右,进行不同小麦品种展示和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筛选出我县最适丰产品种和广适安全品种;完成中强筋小麦减灾保优试验、高产高效技术试验、节肥试验等。在西平县老王坡和二郎张尧村各建立1个百亩中强筋小麦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750公斤以上,进一步挖掘我县小麦生产潜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建设10万亩示范区,目标产量600公斤。经过认真遴选,最后通过专家组综合评定,拟定在二郎、焦庄、老王坡、杨庄、师灵、盆尧等16个乡镇,以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核心,依托60余个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小麦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示范区10万亩,通过对4万亩核心区统一供种,对10万亩示范区通过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推进单品种规模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等措施,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其中在二郎乡孙张庄村、二郎村、张尧村、范堂村、赵庄村、焦庄毛寨村、白庄村等,依托西平县四新家庭农场、天润种植专业合作社、新时代种植合作社、西平县鑫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1.0万亩示范区,其中统一供种0.35万亩;在老王坡农场、人和乡等依托河南省仁和种业、西平士营家庭农场、豫坡九粮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示范区2.5万亩,其中统一供种1.0万亩;在杨庄乡仪封村、操场村、咀刘村、合水村等依托西平县睿帆农业种植合作社、西平县跃秋种植合作社、西平县建业种植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示范区0.7万亩,其中统一供种0.3万亩;在芦庙乡芦庙村、蔡庄村依托西平县克进家庭农场、西平县农惠种养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0.7万亩示范区,其中统一供种0.3万亩;在师灵镇赵王村、马洼村依托师灵镇西平县宏伟金禾种植合作社、西平云山家庭农场、献平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建立示范区0.5万亩,其中统一供种0.2万亩;在出山镇吴堂村依托西平县河鑫种养殖合作社、海城种植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示范区0.5万亩,其中统一供种0.2万亩;在专探乡陈茨园村等依托西平县丰乐种植合作社、耀听种植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示范区0.25万亩,其中统一供种0.15万亩;在重渠乡敬庄村等依托西平县鑫玉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建立示范区0.25万亩,其中统一供种0.1万亩;在焦庄乡大王庄村等,依托大王庄农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示范区0.25万亩,其中统一供种0.1万亩;在盆尧镇依托种粮大户张付豪、海源种植合作社、西平金坡种植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示范区0.6万亩,其中统一供种0.2万亩;在老王坡依托永辉农作物种植家庭农场、西平中恒种养殖合作社、西平县卫娟种植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示范区0.25万亩,其中统一供种0.1万亩;依托西平县金汇海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田托管项目在嫘祖镇常寺、宋庄村,宋集毛庄村等地建立7个示范区,总面积2.5万亩,其中统一供种1万亩。因为项目资金有限,种子均按一定比例进行部分供应,种子不足的部分,各示范区要按项目所供品种,自行购买补充,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分配的示范区面积。

  3、建设4个千亩高产示范区,目标产量630公斤.其中在二郎乡张尧村依托四新家庭农场,杨庄乡仪封村、操场村依托西平县睿帆农业种植合作社,在芦庙乡芦庙村、蔡庄村依托西平县克进家庭农场,在盆尧镇依托种粮大户张付豪、海源种植合作社、西平金坡种植合作社,各建立1个千亩高产核心示范区。

  4、建设一个万亩片,目标产量600公斤。在老王坡农场依托河南省仁和种业等经营主体,建设一个万亩示范区。

  5、开展高产竞赛。10万亩示范区内,以自愿申报为原则,鼓励各示范方建立面积不低于15亩的高产攻关田,参与高产竞赛。项目专家组通过在小麦播种后、越冬期、灌浆落黄期三个不同时期进行评比,选出5-10块麦田参与最终的高产竞赛评比。按产量高低、种植规模、节本增效效果等条件评出竞赛一等奖1名,奖励价值2100元农资;二等奖2名,各奖励价值1050元农资;三等奖3名,各奖励价值700元农资(附高产竞赛方案)。

        (四)推广品种

  项目示范区全部推广种植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按省农业农村厅要求,依据省种子管理站发布的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名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示范区推荐种植以下中强筋小麦品种:西农979、西农9718、漯麦8号、天宁38、郑麦119、华伟305、豫农908、泛育麦17、中麦578、新麦45、稷麦336、万丰269、囤麦257、郑麦158、伟隆169、郑麦1860、洛麦40等。经过专家组推荐拟统一采购供应郑麦119、华伟305、豫农908、泛育麦17、郑麦1860、漯麦8号、新麦45、囤麦257、天宁38等品种。高产攻关田计划选用郑麦1860、豫农908。

        (五)推广技术

  1、科学播种技术。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施足底肥,加深耕层,深耕或深松、镇压整平,推广适期晚播、适墒播种,实施机械化宽幅播种,深浅合适,播种均匀。把播量控制在10-12.5公斤/亩,亩减少播种量1-2公斤。实现苗齐、苗全、苗匀、苗壮。

  2、氮肥后移、补钾技术。施足底肥,适当向后推迟追施氮肥时间,后期补施钾肥,延缓小麦早衰,提高有效穗和粒重,提高小麦品质。

  3、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按照“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全面推广健康栽培措施。推广种子包衣技术,压低前期病虫基数,减少用药量和打药次数;开展冬前化学除草,提高杂草防除效果;严密监控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开展植保专业化绿色防控和社会化服务统防统治,提高大面积防治效果,确保小麦健康生长,现节本增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1)拔节期防治对象及用药:锈病、纹枯病: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每亩制剂用量20克。蚜虫: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亩制剂用量40毫升。

  (2)抽穗扬花期防治对象及用药: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40%戊唑醇悬浮剂,亩制剂用量10-15克。蚜虫:21%噻虫嗪悬浮剂,每亩制剂用量10-15克。

  (3)灌浆期防治对象及用药: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30%己唑醇悬浮剂,每亩制剂用量10-15克。蚜虫:21%噻虫嗪悬浮剂,每亩制剂用量10-15克。

  4、防冻害技术。我县小麦冻害主要有冬季冻害和春季冻害。(1)冬季冻害防治措施:选用抗寒品种,适期晚播,冬前培育壮苗,在12月中下旬对麦田冬灌,提高地温,预防冬季冻害。(2)春季冻害防治措施:春季保苗稳健生长,在春季寒潮来临前及时灌水,增加土壤水分,增强土壤导热能力,提高土壤温度,预防春季冻害;害发生后及早浇水追肥补救。

  5、防倒伏技术。一是选用茎秆弹性较好的高产抗倒品种;二是加深耕层,提高播种质量,适当减少播量,不使基本苗过大,培育壮苗,构建合理群体;三是春季促弱控旺稳壮,每次施药加入磷酸二氢钾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增强茎秆强度和弹性,提高抗倒性。四是对大群体田块进行化控。

  6、防干热风技术。干热风是我县小麦生育后期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一般减产5%-10%,严重的可达30%以上。目前生产上一般采用结合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减轻干热风给生产上带来的损害。

  7、统一机械收获减损技术。在小麦水分达到入库标准时,开展单品种统一机械收获,减少抛洒损失,提高品质,增加效益。

        四、资金投入概算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400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补助资金。

        (二)资金用途

        1、物化投入补贴:378.73万元

  (1)种子  301.5万元

  示范区40200亩×12.5kg/亩×6元/kg=301.5万元;

  (2)农药  71.33万元

  ①21%噻虫嗪悬乳剂(500克/瓶),2100瓶×90元/瓶=18.9万元;

  ②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300克/瓶),7490瓶×70元/瓶=52.43万元。

  (3)肥料(含有机肥):100亩×260元/亩=2.6万元。

  (4)树立标牌   3.3万元

  ① 双面大标牌:1块(3.5m×6m)×11000元/块=1.1万元;

  ② 展示牌、宣传版面、小标牌等 2.2万元。

        2、社会化服务补助:8.6万元

  (1)病虫害防治补贴4000亩×7元/亩·次=2.8万元

  (2)其它支出5.8万元

  ① 试验田浇水、播种、深耕深松、镇压等配套服务

  100亩×290元/亩=2.9万元;

  ② 百亩攻关田秸秆还田、深耕深松、播种等服务

  200亩×145元/亩=2.9万元。

        3、技术指导服务补助:12.67万元

  (1)技术推广费7.7万元。其中:

  ①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培训费:2.7万元;

  ②聘请专家、技术人员技术指导服务补助:1.5万元;

  ③组织观摩、下乡宣传、测产验收、加油等费用3.57万元.

  (2)技术资料印制4.9万元其中:

  ①小麦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手册:5000份×5元/份=2.5万元;

  ②小麦生产操作技术规程:10000份×2元/份=2万元;

  ③技术明白纸:20000份×0.2元/份=0.4万元。

  采购资金出现一定量结余的,可以按当时政府采购中标价格,继续购买相应的物资。种子补贴按每亩12.5公斤种子、6元/公斤进行补贴,招标后出现的价格差额部分,由项目区农户自筹,由供种企业收取。

        五、项目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建设,示范区10万亩小麦单产达到600公斤/亩,较实施前三年(县统计局2019-2021年数据)平均单产482公斤,亩增118公斤,增幅24.5%;按目前优质小麦市场价格3.1元/公斤,亩增收365.8元,增产增收3658万元;示范区通过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应用,可亩减少用种量1-1.5公斤,减少农药、化肥投入10-15元/亩,亩节本增效20-25元。

        2、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直接带动小麦增产和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技术培训,增强了农民的科技种粮意识,提升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培育一批新型农民队伍。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了土地流转步伐,促进了我县小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了组织化程度。通过项目辐射带动,促进同一生态类型区的粮食生产,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3、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推广,耕地产出率得到大幅提高。通过土壤改良、优化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降低农业残留,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实现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通过农机、农艺结合,实施秸秆还田,有效防止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粮食生产与环境的相对协调,有力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组织保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相关乡镇负责人参加的西平县绿色高质高效小麦示范区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成立以农业农村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项目实施小组和以县农技推广站为主的技术指导组,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技术依托单位为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二)统筹整合资金。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利用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全程社会化服务、农机深松整地补助、农业发展等项目资金,集中向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小麦示范区倾斜,全面提升建设水平。

        (三)强化技术指导。技术指导组要采取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明白纸(技术要细化到具体品种)、建立技术服务微信群等方式,按照不同生育时期全程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要按照试验区建设总体要求,制定具体试验方案,组织开展试验,并做好试验的数据记录、整理和总结工作。

        (四)强化项目管理。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实施;严格资金监管,建立资金台账,规范资金使用;健全工作档案,做好相关文件、资料的归档立卷;项目区要统一树立河南省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小麦示范区县标牌;项目实施完成后,要认真开展项目自评,并以局正式文件上报自评报告和工作总结。同时,明确一名联络员,做好相关信息上报。

        (五)强化产销衔接。依靠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小麦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小麦示范区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加强与河南农大、省农科院、省农技总站的协作,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推进产销衔接,延伸产业链条,示范区10万亩所产优质中强筋小麦由豫粮集团西平县粮食产业有限公司、河南省金五谷商贸有限公司、中粮面业等相关企业与生产基地或新型经营主体签订回收订单,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06-0.1元收购。实行单品种单一收割、单一收购、单一储藏,达到专种、专收、专储、专用目标,实现优质优价,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

        (六)强化农业保险服务。为降低自然灾害给小麦生产带来的损失,提高农民参与小麦种植结构性调整的积极性,确保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进行,示范区内引导农户全覆盖参加农业成本保险,积极参加大灾保险和收入保险,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七)强化示范带动。组织开展2次以上规模型现场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动我县优质小麦发展。协助省市有关单位搞好测产验收。要注重总结项目实施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大力开展宣传报道,提升示范区影响力和带动力。

        (八)项目主要参加人员与任务分工

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项目任务分工

刘卫松

48

西平县农业农村

局长

项目全面工作

郭国选

51

西平县农业农村

局长

项目组织协调工作

谢耀丽

53

西平县农技中心

研究员

项目规划与实施

任贵堂

48

西平县农技中心

主任

项目实施

周广有

55

西平县农业农村局计划财务股

会计师

财政资金管理

49

西平县土肥站

高级农艺师

肥料技术示范与应用

55

西平县农技中心

农艺师

项目实施

司雪琴

51

西平县农技中心

高级农艺师

技术指导培训

32

西平县质检站

农艺师

技术指导培训

孙春景

49

西平县农技中心

农艺师

技术指导培训

王文华

49

西平县农技中心

高级农艺师

技术指导培训

买向丽

43

西平县园艺站

高级农艺师

技术指导培训

34

西平县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

农艺师

技术指导培训

王慧霞

45

西平县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

农艺师

技术指导培训

44

西平县农经站

农艺师

技术指导培训

周艳丽

40

西平县种子管理工作站

农艺师

技术指导培训

郭杰

39

西平县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

高级农艺师

技术指导培训

孙智华

44

西平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助理农艺师

技术指导培训

47

西平县植质检站

助理农艺师

技术指导培训

焦秀丽

44

西平县农技中心

技术指导培训

  附件1:西平县2021年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实施小组名单

  附件2:西平县2021年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技术执行组名单

西平县2022年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丁中华     西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 员:刘卫松     西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贾志宏     西平县财政局副局长

               于奇娟     西平县气象局局长

               樊彦君     二郎镇人大主席

               王    威     焦庄乡副书记

               朱    宾     五沟营镇人大主席

               苗新辉     盆尧镇副镇长

               张俊成     宋集镇副镇长

               王晓虹     专探乡副乡长

               陈    诚     杨庄乡副乡长

              冯    浩     芦庙乡副书记

              冯登辉     师灵镇副镇长

              宋振磊     嫘祖镇副书记

              苗海民     老王坡管委武装部长

              衡永刚     出山镇人大主席

  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保障等日常工作。

附件1:

西平县2022年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实施小组名单

        组    长:刘卫松     西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副组长:郭国选    西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贾志红     西平县财政局副局长

        成    员:任贵堂     西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张凯兵     西平县财政局农业股股长

                   齐松伟     西平县农业农村局计划财务股股长

                   周广有     西平县农业农村局计划财务股

  项目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整个项目的协调,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负责对所需物资采购、发放的监督,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监管、审核报账手续,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营造好的环境。实施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技中心,任贵堂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日常工作。

                                                                                                                                                                                                 西平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16日

附件2:

西平县2022年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

技术执行组名单

        组    长:谢耀丽     西平县农技中心、推广研究员

        成    员:任贵堂     西平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

                  周广有     西平县农业农村局计划财务股、会计师

                  何    斌     西平县土肥站、高级农艺师

                  买向丽     西平县园艺站、高级农艺师

                  康    靖    西平县农技中心、农艺师

                  孙春景    西平县农技中心、农艺师

                  王文华    西平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

                  焦秀丽    西平县农技中心、农艺师

                  陈    华     西平县农经站、农艺师

                  郭    杰     西平县能源站、农艺师

                  周艳丽     西平县种子服务站、农艺师

                  刘     磊     西平县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农艺师

                  丁     杰     西平县质检站、农艺师

  技术执行组负责项目方案的制订、实施、技术措施落实、技术指导、培训、测产验收、信息宣传、档案材料管理,以及所需农资发放等。按照方案的要求,分解任务,责任到人,相互协调,确保项目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西平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16日

西平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1167
政府办联系电话:0396-6222812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396-6229869
邮编:463900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08/05 09: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