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 西政办 >> 西政办[2024]
西政办[2024]
 
西政办〔2024〕13号西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 向好实施办法》的通知
来源: 发改委 发布时间: 2024-09-16 浏览次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县直各单位:

  现将《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西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9月12日

  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

  实 施 办 法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质的突破,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十县建设”,现提出以下重点工作措施。

  一、坚持“科技”持续增强创新引领作用

  1.积极融入省科技创新格局。充分借助河南省数智化成套家禽饲养装备国际联合实验室资源优势,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在人才培养、联合攻关、产业导入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力争把西平县建设成为全省数智化成套家禽饲养装备供应核心区。(县科技局、县发改委,各乡镇〈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各乡镇〈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加快高能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以鼎力杆塔建成的全省唯一输变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推动电力电气装备产业创新发展;重点谋划建设依托贝森环保、棠河酒业等企业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力争认定省级创新平台2家以上。(县科技局、县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3.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全年发放“科技贷”2千万元以上。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力争全年全县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4亿元。(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推动落实《驻马店市选聘博士总工实施方案》,开展“百名博士进百企”活动,推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配合做好第七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相关工作,积极组织参与省内外高校引才活动,加强靶向引才、市场化引才。认真落实“驻马店英才计划”,柔性引进博士3-5名,全年引进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潜力人才500名。(县工信局、县人才办、县人社局、县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持续提升链群发展能级

  5.健全“9+15”推进体系。健全“9+15”重点产业群链推进机制,结合我县实际,落实省首批18条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产业链建设方案,“一企一策”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链头部企业。开展标准稳链行动,执行省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标准。(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及各产业链链长责任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6.抢占重点产业发展新赛道。加快培育壮大我县服装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等,依托嫘祖服装城智尚一期二期,重点发展服装全链条产业以及服装配套产品生产;依托今三麦、上海豪守、豫坡酒业等本地龙头企业,扩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依托鼎力杆塔持续扩大电力装备产业比较优势;加快我县塑料包装产业提质升级,依托百顺商贸、大迈环保等,重点发展食品托盒、可降解塑料制品等高端塑料产业及配套产品生产,加大食品包装、绿色塑料等产业招引力度。(县工信局、县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配合建设全省“万人助万企”数字平台,完善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园区、创新平台包联服务制度,健全企业诉求闭环办理、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专业化、精准化、体系化水平。建立制造业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机制,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县工信局负责)

  8.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落实省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实施方案和“科技副总”三年行动,参加省示范性校企研发中心遴选工作,力争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合作)覆盖率达到80%。全面推进“一转带三化”(数字化转型带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县工信局、县科技局、县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落实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发挥开发区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开发区产业集群培育和提升工程,围绕集群发展、数字化转型、绿色集约等领域,构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产业生态体系。(县发改委负责)

  10.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据要素×”行动,持续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聚焦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做强数字经济产业。落实省、市支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快西平县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布局发展电子核心产业、新兴数字产业。实施“双千兆”网络协同工程,加快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万兆无源光网络规模部署,新增5G基站100个以上。(县发改委、县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认真落实我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开展多层次政金企对接活动。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群体创业的支持力度。(西平金融监管支局、县科技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持续释放有效需求潜力

  12.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强向上级部门对接汇报,积极争取符合条件的“两重”项目纳入国家、省“大盘子”。将超长期特别国债确定支持的“两重”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达效。同步谋划实施“两重”项目建设相关配套政策和改革举措,更好发挥“硬投资”与“软建设”叠加效应。立足我县发展需求,前瞻谋划储备一批标志性、牵引性、战略性“两重”项目,并根据国家政策动向动态调整,为后续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创造有利条件。围绕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积极申报第三批超长期国债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县发改委及县“两重”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全面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出台的政策,鼓励重点行业部门和工业企业储备项目,支持中小企业设备更新;按照“2024消费促进年”总体安排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部署,深入实施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三大工程,广泛动员商家加大惠民支持力度,开展叠加优惠活动,推动我县消费能级持续提升。(县发改委及县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4.扎实推进“三个一批”等牵引性举措落实。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争取在库签约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投产率、投产项目达效率分别达到70%以上、40%以上、50%以上。加快增发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建设进度,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优化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工作机制,组织开展重点项目督导服务。(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加快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抓住暑假、“十一”假期等旅游黄金季,积极推广精品演艺等文旅产品,丰富文旅新业态,培育“夜间经济”“流量经济”等消费新增长点。适时开展“政府消费券”发放活动,动员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激活消费市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县商务局、县文广旅局、县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6.全力稳定外贸基本盘。运用好重点外贸企业运行监测机制,“一企一策”帮助协调解决问题。成立工作专班,推动外贸业务数据回流。积极宣传稳外贸支持政策,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扩大纺织服装、畜牧机械产品出口规模。挖掘柏国商务、瑞航农牧等企业潜力,稳定外贸支撑。(县商务局负责)

  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17.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清单化落实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与县有关的77项重大任务,落实实施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调查处理办法。落实省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实施方案,落实跨部门信用修复协同机制,运用专项信用报告代替重点领域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县发改委、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8.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进一步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交流沟通机制和问题建议收集、转办、跟踪、反馈机制,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监测指标体系。落实省、市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方案。研究制定分类帮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政策措施。积极创建民营经济示范县城。(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9.深入开展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进重点企业领域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深化国有企业与重点央企的战略合作。推动资源向主业、实业、新业集中,对县域内国有企业进行全面梳理,通过重组、整合等方式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成立集团公司。实行集团化、规范化市场运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县财政局、县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0.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入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整治专项行动,落实低效用地再开发、混合产业用地供应政策。深化城镇天然气、教育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基本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持续拓展对外开放空间

  21.加快建设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进国道107西平境东移改建工程,加快推进省道S525西平境内全线贯通。(县交通局、县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2.着力建好用好开放平台。加强与武汉铁路局、青岛港对接,做好物流园区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四路协同”,推动开展多式联运,做好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3.加快培育壮大枢纽经济。落实省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积极争创第三批物流“豫军”企业。依托我县优势产业、物流园区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打造铁海卡智慧物流枢纽。(县发改委负责)

  24.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充分发挥“2+20+N”招商工作队作用,同时利用好招商大使和乡贤的招商团队,深入实施驻商驻才回归工程。全力争取参加河南与跨国公司合作交流会、河南投资贸易博览会等招商引资活动。强化链式招商、以商招商,动态更新重点产业链图谱,积极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引进落地一批配套服务企业。(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25.提升中心城区带动力。在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创新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公共服务高地上蓄势突破,提升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快形成“双水贯城,三区互动,构建一带两轴三片区”的中心城区发展结构,促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共建共享提升产业互补、交通一体、协同发展水平,实现以大带小、以小补大、互相促进的城市集群优势。(县发改委、县交通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6.加快提升各级城市功能。落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方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市政设施改造等工程,加快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县发改委、县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7.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扎实开展城市体检,编制城市地下管网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开展城镇燃气管道设施“带病运行”专项治理,落实省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计划,力争全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994户。(县住建局、县城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8.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力打赢“保交房”攻坚战,基本完成两批专项借款项目交付;加快征收安置问题项目整改,力争2024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交付。积极推进房地产领域“三大工程”(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制定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回购方案等配套政策,落实“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政策或技术指南。健全合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制度,确保“应进尽进、应贷尽贷”。稳妥处置闲置存量房地产用地。(县住建局、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西平金融监管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9.推进区域合作发展。积极融入豫皖毗邻地区协同发展,落实淮河上游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实省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战略的落实举措,认真落实《新时代河南省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县发改委负责)

  30.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开展秋季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9.2亿斤以上。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力争全年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4646户,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2公里。(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31.积极推进生态保护治理。认真落实河长制、山长制、林长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抓好国土绿化、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以完善农田林网建设、乡村绿化美化为重点,完成造林0.03万亩,修复遗留矿山生态959.85亩。(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2.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省级碳达峰试点工作。

  落实省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推进1个以上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县发改委、县生态环境局、县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3.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贯彻落实全面推进美丽河南建设实施意见。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全力抓好夏季臭氧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和秋冬季大气综合治理,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加强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分阶段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县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交通局、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4.培育发展绿色再生产业。落实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加快建设县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废旧物资回收“两网融合”。分领域、分区域培育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骨干企业。(县发改委、县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

  35.加强社会安全治理。深化更高水平法治西平、平安西平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好“三零”平安单位(村、社区)创建,健全“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有效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做好群众信访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县公安局、县信访局、县司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6.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力争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4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取证)0.9万人、高技能人才(取证)0.45万人。开展2024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开展“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搭建对接平台,优化创业服务,提升创业质量。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持续加强大龄人员、失业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服务。推进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加快就业补助资金支出进度,解决政策落地卡点问题,力争全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900人以上。(县人社局、县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7.有效防范化解金融和地方债务风险。严格做好地方债务化解方案编制工作,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综合治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县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8.切实兜牢“三保”底线。逐领域、逐部门单位全面开展“三保”风险排查,严格落实“三保”全过程闭环制度,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加大各资金统筹力度,严控一般性支出,持续压减低效无效支出,加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坚决保障“三保”支出。(县财政局负责)

  39.加强迎峰度夏度冬电力保供。健全全县煤电油气运协调机制,强化需求侧负荷管理,确保迎峰度夏高峰时段电力可靠供应、电网安全运行。全力抓好新能源电源建设。(县发改委、县供电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40.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和安全生产工作。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严格落实“123”和“321”防汛工作机制,加强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指挥调度,完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严防旱涝并发、旱涝急转,同步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抓好消防、道路交通、工贸、危化品、住房城乡建设、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防范工作,坚决特种设备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西平县减灾委员会、县应急管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消防救援局)

  41.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强化重点领域、重点地方经济运行跟踪监测,及时研判经济走势、分析突出问题、提出政策措施。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农业、工业、金融、商贸、文旅、交通运输、水利、房地产、进出口、财政等重点领域监测分析,点对点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运行调度和服务保障,对运行明显失速的行业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落实县政府领导督导经济运行工作机制,进一步压紧压实各地责任,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交通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供电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42.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紧跟经济形势变化,精准有效开展经济数据宣传、亮点成就宣传、典型经验宣传,及时准确解读有关政策,做好权威信息发布工作,持续提振发展信心。(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文广旅局、县交通局、县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西平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1167号     政府办联系电话:0396-6222812   网站标识码:4117210001
豫公安网备案41172102000126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396-6229869     邮编:463900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02 08:54:56